政策助推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加速扩容
AI导读:
政策助推之下,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呈现加速扩容态势,科创债和科创票据发行规模大幅增长。债券市场已成为科技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未来科技企业债市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科技板推出将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
政策助推之下,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呈现加速扩容态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21日,今年在交易所上市的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达1621.63亿元,同比2024年同期增长超13%。同期,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科创票据数量为173只,规模达1610.10亿元,发行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00%。业内人士展望,随着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推出,科技企业债市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
债券市场已成为科技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发行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相关品种不断创新,多个“首单”涌现。例如,4月17日,广州金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全国首单低空经济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规模2亿元,票面利率低至1.95%。此前,全国首单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混合型科创票据、全国首单用于集成电路专项基金的科创票据等也已落地。
中债资信投资服务部负责人唐益指出,发行科创债券对企业而言具有双重优势:一是产品设计和募集资金使用贴合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特征,更加包容和灵活;二是监管机构政策支持力度大,如设立发行备案“绿色通道”,提升科创债券交易流动性,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
科创债券主要包括科创债和科创票据两类,自2022年5月正式落地以来,发行规模显著扩大。2022年至2024年,科创债券发行额分别为2717.40亿元、7589.35亿元和11910.74亿元,占同期信用债发行额比例分别为2.23%、5.93%和8.64%。
展望未来,当前债券市场发行成本较低,发行期限延长,有利于企业债券融资。政策推动下,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透露,将联合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同时,《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也提出支持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
中诚信国际总裁岳志岗表示,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成长期、成熟型科技型企业已在债券市场成功融资,但科技型企业的绝对数量有限,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占比仍较低。随着“科技板”制度完善及风险分担机制优化,更多科技企业有望通过债券市场获得低成本资金,推动中国科技产业与资本市场的深度协同发展。
为紧跟市场发展需求,赋能科技企业债券融资,债券评级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升级。中诚信国际于2024年3月制定了《中诚信国际科技创新企业评级方法与模型》。中债资信企业与机构部负责人孙静媛表示,对于科技板债券,中债资信创新推出了一套新的债券评级方法,综合评价科技板债券的科技创新属性和安全性。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