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半个月以来,全国多地积极公布收储项目最新进展,展现了地方政府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上的决心。截至2025年4月7日,全国已有16个地区公示了收购存量闲置土地项目的具体信息,覆盖宗地达1601块,资金规模高达约1853.62亿元。

  【大河财立方记者秦龙】运用专项债券资金高效收储闲置土地,成为全国多地的新行动。

  近半个月以来,湖北、广西、安徽、陕西等地积极公布收储项目最新进展,展现了地方政府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上的决心。

  截至2025年4月7日,据企业预警通数据统计,全国已有广东、吉林、河南等16个地区公示了收购存量闲置土地项目的具体信息,覆盖宗地达1601块,资金规模(含拟定)高达约1853.62亿元。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还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全国范围内,广东、山东、四川等地的收储资金规模名列前茅。广东以214宗地位居首位,涉及资金440.08亿元;山东有190宗地,涉及资金231.28亿元;四川则有187宗地,涉及资金177.91亿元。这些地区的高效行动,为全国树立了榜样。

  具体到河南,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已有至少9地公布了专项债收储土地清单,涉及土地118宗,收购价格总额超过97亿元。其中,登封市、长垣市、平顶山舞钢市、郑州经开区、郑州高新区、新乡封丘县、新乡市、新乡延津县以及驻马店确山县等地均积极行动,展现了河南在土地收储方面的决心和力度。

  然而,从发行落地情况看,截至4月7日,仅有湖南、四川、广东和北京四省市发行了土储专项债,合计总规模达到524.42亿元。尽管进展迅速,但仍需进一步提速以确保土地收储工作的顺利推进。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整体来看,今年以来已有多地公示拟使用专项债收购闲置存量土地情况,3月公示节奏有所加快,但目前各地落实专项债收购存量土地的进展仍有待提升。”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各城市积极落地土地收储事项,既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减轻开发商资金压力,更好推进保交付、再拿地和开发开工;也是为了通过收储去化土地库存,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可持续发展。

  李宇嘉进一步分析指出:“目前收储主要为国企和城投的地块,这既是因为国企城投地块资产负债关系较为清晰,也是因为民企地块多存在抵押状态或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不符合收储条件。随着专项债发行速度的加快,为土地收储创造了有利条件。”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