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批电子式储蓄国债正式发行,投资者热情高涨
AI导读:
2025年首批电子式储蓄国债正式发行,包括3年期和5年期,票面年利率分别为1.93%和2%,引发投资者抢购热潮。国债收益不受市场波动影响,具有利率、税收和稳健优势,是保守型投资者的优选。
备受关注的2025年首批电子式储蓄国债正式开卖。据财政部相关发行安排,自4月10日8:30起,2025年第一期、第二期储蓄国债(电子式)正式发行,发行时间将持续至4月19日,共有40家商业银行参与承销。
其中,第一期储蓄国债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为1.93%;第二期储蓄国债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为2%。两期国债均为按年付息,到期还本并支付最后一年利息,最大发行额均为250亿元。按照上述票面利率计算,投资者分别购买10万元3年期、5年期储蓄国债,到期分别可获得利息5790元、10000元。
“为了国债,等了几个月没存定期。”4月10日,安徽的王明告诉时代财经,自己此前就计划投资今年的电子式储蓄国债,关注了很久,昨天就开好了国债账户,今早调了8点25分的闹钟,提前进入购买页面,卡点在工行抢到了10万额度。去年以来,在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之下,储蓄国债曾引发投资者的“抢购热潮”,部分银行甚至出现“一债难求”的情况。
来自广东的李敏向时代财经表示,其在清明节假期就已经准备好了资金并开通了邮储银行的国债账户,“5年期的几乎秒没,3年期的差不多5分钟就售罄了。”4月10日,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指出,因具有利率优势、税收优势和稳健优势,储蓄国债对投资者来说颇具吸引力。
当前市场环境下,储蓄国债利率高于同期限大型银行定期存款,且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因此,在股市波动加剧、理财净值化转型背景下,保守型投资者更倾向选择“保本保息”的国债。较银行定存吸引力仍在,下一批6月发行。
据各大银行的发行公告,本批国债的认购起点为100元,并以100元的整数倍认购,投资者可通过手机银行、网银、线下营业网点进行购买。从承销机构来看,本次共40家商业银行被纳入承销名单。其中,六大国有行是主力承销机构,合计承销比例超70%,工商银行的承销比例最高,达19.13%。除国有大行之外,多家股份行及城农商行均有额度分配。
田利辉强调称,国债收益不受市场波动影响,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储蓄国债是一种便捷的储蓄型投资工具,且以国家信用为担保,是风险最小的投资品种之一,安全性高、收益稳定、投资门槛低、流动性好。同时,单账户单期最高认购限额为300万元,且无需复杂操作即可通过银行柜面或电子渠道购买。此外,储蓄国债还允许提前兑取,持有满6个月后按阶梯计息,相比定期存款灵活性更高。
在利率方面,本批储蓄国债的利率与2024年最后一批持平,维持在3年期1.93%、5年期2%。对比来看,当前全国性大行的3年期定存利率约为1.5%,5年期仅为1.55%。本次发行结束后,根据后续相关安排,财政部将于5月10日、6月10日分别再度发行凭证式储蓄国债、电子式储蓄国债。

图片来源:财政部官网
相比于只能到银行柜台购买的凭证式储蓄国债,电子式储蓄国债的购买方式更加灵活,投资者可通过手机银行APP自行购买。有国有大行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不少老年人客户购买凭证式国债的热情比较高,在发行首日,网点通常需要提前开门服务前来排队的客户。
在田利辉看来,未来短期内储蓄国债的认购热潮或将延续,但长期来看仍有赖于其利率竞争力。短期内储蓄国债利率趋稳,但长期存在下行压力。若经济形势要求市场利率中枢下移,未来新发储蓄国债利率可能同步走低。其同时指出,当前大行额度快速售罄,中小银行及地方性银行可能仍有剩余额度,投资者需关注发行后期流动性分配规则。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