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今年以来,银行发行二永债的频率和总额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受访专家表示,二永债发行的规模和节奏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预计2025年,国有大行二永债的发行规模仍将维持高位,中小银行也会基于自身资本规划制定发行策略。

  二永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对银行不“香”了?

  《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日注意到,今年以来,银行发行二永债的频率和总额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截至2月18日,仅有桂林银行和邮储银行存在已发或待发的永续债,总额不足300亿元。银行发行二永债的放缓趋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受访专家表示,二永债发行的规模和节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各家银行的资本规划和再融资需求,以及假期因素和市场环境的影响。预计2025年,国有大行二永债的发行规模仍将维持高位。

发行量同比骤减

  近两个月以来,银行发行二永债的热情明显减退。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今年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的进度依然为零。永续债方面,仅有桂林银行成功发行了一笔债券,另有邮储银行2025年第一期永续债等待发行。

  2月18日,邮储银行发布永续债申购区间与申购提示性说明,表示将于2月19日至2月21日发行总额为200亿元的永续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银行发行的二永债额度大打折扣,尤以国有银行发行量下降明显。

  据统计,2024年1月1日至2月18日期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恒丰银行四家机构陆续发布了7个品种的二级资本债,实际发行总额达到1900亿元。然而,2024年永续债发行的第一个高峰直到3月中下旬才出现。为何今年以来国有银行二永债发行放缓?是否意味着银行对此需求降低?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春节因素是开年以来国有大行二永债发行量较少的重要原因。预计国有大行发行二永债将集中从2月底或3月开始。

  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薛慧如指出,前两个月中资银行发债较少,并不能代表二永债整体发行需求变化趋势。二永债发行的规模和节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年内规模或保持高位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研报中指出,随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和银行净息差下降压力的缓解,预计2025年银行补充资本压力有所降低。此外,财政部将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发行二永债的动力会下降。

  王一峰直言,从规模来看,银行发行二永债的规模并无明显降低的迹象。目前,银行对于补充资本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依然存在。明明也预计,2025年二永债净融资规模在3500亿-4000亿元之间。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持续走高。对于股份行与城商行而言,利率下行背景下有一定增发二永债的需求。而对于小银行而言,主要的资本工具还是二永债。

  薛慧如指出,2025年国有大行依然面临着支持实体经济的需要和再融资需求,因此预计国有大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发行规模将维持高位。中小银行则会基于自身的各级资本规划来制定具体的资本工具发行策略。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