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2025年3月20日,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备案总额近33万亿元,同比增加5.68万亿元。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备案额度激增,显示出银行业在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激烈角力。同业存单成为银行应对负债端压力的主要选择,但中小银行面临发行成本和难度上升的挑战。

同业存单作为银行短期流动性调节的核心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银行缓解负债压力的关键手段。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20日,2025年银行同业存单发行备案总额近33万亿元,同比增加5.68万亿元,增幅显著。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同业存单备案额度激增,分别较2024年同期增长3.38万亿元和1.75万亿元,显示出银行业在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激烈角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自2024年以来,银行存款增长空间受到多重因素挤压。同业存单发行备案规模扩张的背后,是银行业在资产快速扩张与负债增长乏力之间的矛盾加剧。存款增速持续低迷、信贷投放保持强劲,加之监管对非银存款定价的严格约束,使得银行负债端缺口进一步扩大。

备案规模激增,银行负债压力大

截至2025年3月20日,共有310家银行披露了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备案额度合计32.91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7.23万亿元大幅增加。工商银行备案总额度最高,达22359亿元,其中人民币存单发行额度2200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同业存单发行备案规模激增的核心驱动因素是银行负债端缺口压力。随着存款利率下调、手工补息整改以及资本市场情绪回暖,银行存款增速放缓,制约了负债规模扩张。同业存单因此成为银行应对负债端压力的主要选择。

2024年,农业银行同业存单发行规模最大,余额达16205亿元,同比增加2494亿元。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潘姝月表示,非银存款定价规范导致银行同业存款缩水,推动存单备案额度大幅增长。

兴业证券经济和金融研究院认为,同业存单发行额度大幅增加还与银行信贷投放力度较大有关。2025年1月信贷增量超市场预期,银行主动靠前发力意愿较强,导致负债端缺口进一步扩大。

潘姝月进一步指出,短期资金面偏紧将推升同业存单利率,而长期利率受政策预期影响较大。同业存单到期规模与新发行需求叠加,导致利率维持高位。但长期来看,若央行降准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资金面得到缓解后存单利率有望回落。

大中型银行负债压力显著上升

梳理同业存单备案数据发现,大型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额度普遍明显增加。国有六大行2025年同业存单发行额度合计10.77万亿元,较2024年增加3.38万亿元;12家股份制银行合计10.03万亿元,增加1.75万亿元。

兴业证券固收团队分析指出,当前负债荒具有鲜明结构性特征,国有大型银行比中小银行更缺负债。过去“央行→大型银行→中小银行→非银机构”的流动性传导范式出现转变,大型银行更多从中小银行和非银机构获取负债,加剧了金融体系负债端的脆弱性。

面对大中型银行增大的发行规模,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发行是否处于竞争劣势?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薛慧如认为,银行内生信用状况是决定银行债务工具定价的因素之一。部分中小银行由于负债成本较高,面临发行成本和难度上升的挑战。

潘姝月建议,中小银行应优化信用资质、灵活匹配负债端期限结构,并提前规划发行节奏以降低发行溢价和避免集中到期带来的被动高息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