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新住宅项目规范,将于5月1日起施行。新规要求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设置电梯,提升墙体楼板隔声性能等,旨在提高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激发居民改善住房愿望。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新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规范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住宅项目建设目标,并遵循“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的原则。记者注意到,新规范对新建住宅建筑有多项重要规定,包括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需设置电梯;墙体和楼板隔声性能得到提升;户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有所增加;阳台等临空处栏杆高度被提高;公共移动通信信号需覆盖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空调室外机需安装在专用平台;并规定了不同气候区的供暖、空调设施设置要求。

  住宅层高方面,新规范将住宅层高由现行版本的2.8米提升至不低于3.0米,卧室/起居室净高由不低于2.4米提升至不低于2.6米。这一变化旨在提高居住空间的适应性,满足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更高追求。同时,层高提升后,阳台窗户面积得以扩大,室内采光和通风效果得到改善,装修设计上也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多省市已先行调整层高地方标准,新标准的要求普遍集中在3米到3.3米之间。例如,《江苏省改善型住宅设计与建造导则》规定改善型住宅的层高不应小于3.1米,设有地暖、管道式新风或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的改善型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15米;《江西省商品住宅品质提升设计指引(试行)》提出住宅净高不应小于3.10米;《河南省好房子设计与建造技术导则》明确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1米。

  在电梯设置方面,新规范降低了电梯设置的楼层要求,从原规定的“七层及以上需设电梯”调整为“四层及以上需设电梯”,并统一了电梯轿厢尺寸,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同时,对卧室门、厨房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此外,新规范还将阳台栏杆高度从1.1米提高至1.2米,以确保居民的安全。这些规定都是基于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和安全性的考虑。

  分析:

  新规范或激发居民改善住房愿望。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新规范非常务实,贴近居民居住需求,切实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新规范落地后,居民将真切感知到高品质住宅在提升居住品质方面的变化。

  严跃进指出,除了将新建住宅建筑层高提高至不低于3米外,新规范要求公共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到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同样值得关注。在实际生活中,这也是很多住宅小区普遍面临的问题,如电梯里信号差等,影响居民居住和生活体验。新规范落地后,这一问题将得到解决。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新规范的发布将激发居民改善住房的愿望,促进换房需求。新规范施行后,将提升住房消费的底线标准,增加优质住房产品供给,产生示范效应,从而带动换房需求。同时,新规范的施行也将增加更多元化、多样化的住房产品供给,为居民购房提供更多选择。

  对于新规范施行后是否会增加建安成本、推升房价的问题,李宇嘉表示,虽然提高层高、提升隔声性能等可能增加建筑成本,但随着智能建造水平的提高,如造楼机、机器人、装配式建筑等应用,也可降低成本。因此,仅因标准提高就断言房价上涨并不准确。同时,调研显示,当下新房购买主力为改善型需求人群,其对居住品质要求提升,愿意为高品质住房产品支付相对更高的价格。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