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新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5月1日起实施,旨在促进建设更多“好房子”。同时强调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性,通过改造提升居住环境,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支撑。

  每经评论员薛晖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新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范》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建设目标,明确了“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的原则。在新建住宅方面,《规范》提出了多项要求,例如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4层及以上住宅需安装电梯;墙体和楼板的隔声性能得到了提升;户门、卫生间门的通行净宽要求也有所增加;阳台等临空处的栏杆高度得到了提高;此外,还规定公共移动通信信号必须覆盖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等。

  总体而言,《规范》的出台旨在推动建设更多符合现代居住需求的“好房子”。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强调“好房子”的建设导向,而今年“好房子”的概念更是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随着“好房子”建设步伐的加快,住宅产品的迭代升级也将得到推动,从而以优质供给助力市场止跌回稳。各级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好房子”规范的落地实施。

  然而,笔者认为,在提升居住环境的过程中,新老问题都需得到妥善解决。

  首先,从居住人口规模来看,大量居民仍居住在老旧小区中。在许多城市,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数量众多,容纳了大量居民。这些居民同样对良好的居住环境有着迫切需求。如果只关注新建“好房子”,而忽视老旧小区居民的需求,将导致大规模人群的居住体验无法提升,从而不利于整体居住环境改善目标的达成。

  其次,老旧小区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居住品质。一方面,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如供水管道锈蚀、漏水、水压不足等问题频发;供电线路老化,难以满足现代家庭的用电需求,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公共设施匮乏,如停车位不足、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等,导致小区环境脏乱差。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与新建“好房子”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城市整体形象和品质。

  此外,兼顾老旧小区改造对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造实现老旧小区的保值增值,可以减轻业主因房产贬值带来的经济压力,避免市场恐慌性抛售。同时,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建材采购、施工服务等需求,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新建“好房子”共同为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提供支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记者会上透露,计划将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全部纳入城市更新的改造范围,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同时,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

  可以预见,随着相关工作的不断推进,老旧小区将逐步升级为“好房子”。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