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宅项目规范5月施行,提升居住质量
AI导读: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住宅项目规范》,从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将于5月1日起施行。新规范旨在提升住宅质量和居住体验,包括无障碍设计、建筑空间、公共空间和室内环境等要求,对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该《规范》从基本规定、居住环境、建筑空间、结构、室内环境、建筑设备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规范》要求,住宅项目建设应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并遵循“经济合理、安全耐久;以人为本、健康舒适;因地制宜、绿色低碳;科技赋能、智慧便利”的原则。这些原则旨在提升住宅的整体质量和居民的居住体验。
在建设要求方面,《规范》明确住宅项目应满足无障碍设计原则,确保住宅建筑满足居住所需的通风日照、采光、隔声、防水、防潮、保温、隔热等性能要求。此外,住宅建筑的外窗、外墙装饰、外墙外保温系统及其他附属设施等应安装牢固,防止脱落、坠落。
建筑空间方面,《规范》规定新建住宅建筑的层高不应低于3.00m,卧室、起居室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60m,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20m。同时,卧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²,兼起居室的卧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9m²,卧室短边净宽不应小于1.80m。
在公共空间方面,《规范》要求四层及四层以上新建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应至少设置2台电梯。此外,住宅建筑的公共移动通信信号应覆盖到公共空间和电梯轿厢内。
室内环境方面,《规范》提高了卧室起居室分户墙和分户楼板两侧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以及分户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同时,对建筑设备传播至卧室、起居室的结构噪声、卫生间排水噪声等提出了噪声限值要求。
此外,《规范》还从冬季保温、夏季隔热以及建筑通风三个方面,对住宅建筑提出基本性能要求,确保住宅的舒适性和能效。
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吴璟表示,《规范》属于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旨在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与旧版规范相比,新《规范》在住宅项目整体的系统观点、增加层高、控制密度、细化适老要求、强化噪音限制、提升热环境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对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