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助力房地产新模式构建
AI导读: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再次部署加大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给。多地已明确保障房规划,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央行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业内专家指出,这将有助于构建房地产新模式,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住房需求。
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是构建房地产新模式的关键。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再次部署,加大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给,以满足更多群体的住房需求。
此前,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将以需定购、以需定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并加大配售型保障房的建设力度。各地继续将保障性住房作为住房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政策落地,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
多地已明确保障房规划,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计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172万套(间)。2025年,保障性住房工作继续推进,各地纷纷公布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筹措及供应目标。
辽宁省出台相关措施,计划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方式新增12万套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天津则继续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强化公租房兜底服务功能,并全面启动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青岛市也明确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实施方案,以构建起“市场+保障”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住房是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业内专家表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既能解决百姓的住房问题,又能促进房地产发展模式的转型,还能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同时,金融支持政策也在加速落地,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央行设立了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成为商品房去库存、筹集保障房的重要资金来源。国家开发银行大连市分行已向大连市发放了辽宁省首笔符合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的贷款,支持其收购商品房作为保障性租赁用房。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也为天津市租赁住房项目提供了融资支持。
业内专家指出,从中长期看,应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多渠道的房地产融资体系,以更好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多梯次住房保障格局,以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