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稳步增长,入境游实现跨越式发展
AI导读:
我国已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业保持稳步增长。本期特邀专家围绕丰富旅游消费业态、提质扩容满足多层次体验需求、培育康养旅游新业态新市场等问题进行研讨,同时分析了入境旅游消费市场不断提档升级的主要推动力。
我国已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旅游业保持稳步增长,文旅融合不断深化,消费业态和场景日益丰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旨在扩大特色优质产品供给、培育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作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我国在丰富旅游消费业态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据文化和旅游部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达56.15亿,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8%和17.1%。《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的出台,进一步提升了产品供给能力,丰富了消费业态。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旅游消费提质扩容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优化旅游公共服务,营造友好型消费环境。2024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云南丽江、吉林抚松等地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网络,上海推出邮轮港短驳车服务,夯实了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消费的支撑作用。广州、成都等地完善信息标识和导览服务,降低了游客消费成本。北京、杭州等地推出惠民便民服务,提升了旅游吸引力。
二是拓展旅游消费业态,激发市场活力。业态融合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热点,通过产品多要素耦合和产业链多元化延展,激发了高品质、可持续消费市场活力。河北唐山打造了唐山宴这一文旅综合消费业态,平均日接待量不低于1万人。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上线后,山西作为游戏取景地迎来旅游热潮,国庆期间相关文物景点接待游客超188万人次。
三是改善旅游消费体验,推动供给侧提质升级。面对市场变化,品牌建设、开放空间旅游、反向旅游等成为改善消费体验的主要选择。短视频平台在目的地品牌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开放空间成为旅游消费市场新趋势,上海博物馆东馆试行免预约入馆,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拆除围栏,开放空间旅游热度攀升。反向旅游的流行反映了年轻游客消费观念的转变,为非传统目的地带来机遇。
“康养+旅游”备受消费者关注,近年来成为旅游消费热点。康养旅游是融合产品和业态,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等方式,使人在身心上达到良好状态。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康养旅游备受关注。国际上,瑞士、德国、日本等国是康养旅游典型代表。在我国,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成为最早一批康养旅游目的地,贵州、重庆等地逐渐成为避暑康养旅游目的地。
康养旅游往往在目的地停留时间较长,形成了旅居康养的新趋势。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城市居民节假日出游热情高涨,推动了依托自然资源的旅居结合型旅游目的地成型。贵州安顺是我国知名避暑康养旅居目的地,旅居客来自四川、湖南等地,对拉动地方经济、带动就业作用显著。
我国入境旅游消费市场不断提档升级。2024年,我国入境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6.1亿人次,同比上升43.9%。政策利好为入境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国全面放宽优化免签政策,提升了入境游客支付便利度和住宿登记便利化水平。北京、上海等地在促进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云南、新疆等地借助区位优势实现入境旅游大幅增长。
城市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展示中国形象,西安、黄山、张家界等地通过文化活动展示地方文化多样性。供应链重构是入境旅游行业发展的重心,各相关主体创新服务范式,提升了入境游客体验。展望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城市营商环境,提升服务品质,特别是外语服务接待水平,形成协同发展合力,推动入境旅游全球竞争力重塑。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