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强调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助力市场止跌回稳
AI导读:
央行召开宏观审慎工作会议,强调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助力市场止跌回稳,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政策侧重于逆周期调节和金融稳定,优化政策以适应市场变化,加大金融支持构建新模式。
近日,央行在召开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时强调,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旨在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全力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相较于货币政策主要着眼于稳物价和经济增长,宏观审慎政策则更侧重于逆周期调节及维护金融稳定。2020年1月初,央行工作会议便提出“补齐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相较于此前一直强调的微观审慎监管(例如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在房地产新旧模式转型期及风险释放期,房地产金融管理当下及未来均更强调宏观审慎。
随着房地产市场预期改变,微观审慎监管指标如房贷首付比例、利率下限、自有资金买地要求、贷款/抵押物比例、月供收入比及贷款人权益保护等,已不再是监管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宏观问题开始显现,例如居民购房对金融杠杆的需求下降、房企拿地意愿减弱,通过抵押物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导致社会信用下降,房地产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持续下降,实体信贷表现偏弱,形成预期与价格的负反馈循环。
因此,近年来关于房地产的重要指示均被置于“防范和化解风险”一栏中。基于此背景,房地产金融监管宏观审慎更多强调宏观管理,即根据形势灵活优化政策,而非简单地强调放宽或收紧。在当前行业和市场阶段性下行背景下,房地产金融政策持续优化。
例如,居民按揭信贷政策门槛降低(包括降低首付比例、启动“认房不认贷”等贷款准入条件)、存量和增量贷款利率下调;基于房地产企业项目或股权收并购的贷款支持、资本市场再融资支持、开发贷款和债券偿还展期延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过渡期延长等。同时,为适应房地产存量时代,为行业和市场注入增量资金,如准许设立私募不动产基金,打造不动产REITs板块,推出租赁统租和统购贷款,创新专项借款、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收购存量土地和房屋。
2024年底,国家明确了房地产管理的新要求——“止跌回稳”。这不仅是稳定行业和市场的要求,也是防范房地产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必然方向,更是实现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目标的前提。在当前新旧模式转换期,若贷款投放快速减少,金融加速器效应快速减弱,将对稳定不动产价格及居民预期产生不利影响。宏观审慎管理的目标就在于稳定杠杆率。
2024年四季度,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中,金融政策最为关键,积极发挥了稳定杠杆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四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年末高1.7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125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下降1.3%,但增速比上年末高0.3个百分点。然而,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仍在下降(-0.2%)。考虑到商品房市场止跌回稳的基础仍需巩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也仍需深化。
这正是加大金融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意义所在。目前,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日渐成型,但仍需进一步支持。例如,居民对现房、“好房子”的需求增加,租赁已成为热点城市的供给主体之一;长期扎根本地、熟悉本地需求的中小房企,尤其是那些未采用高周转经营模式的房企,需要得到支持;在城乡融合发展、产城融合发展趋势下,基于就业、产业、住房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也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相应地,需要同步打造房地产金融新模式,包括创新现房开发、租赁融资产品,实施白名单模式创新,提供土地综合开发和存量土地盘活的金融支持等。这些增量领域潜力巨大,也是金融支持房地产止跌回稳的重点发力方向。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