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崛起,康养社区成险企发力重点
AI导读:
随着上海步入重度老龄化,银发经济迎来广袤发展空间。康养社区成为保险企业重点发力业务,提供高品质服务满足银发族精神需求。业内强调避免低价竞争,构建专业服务能力,实现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共赢。
在考察了上海多家康养社区后,华叔叔成为国华·合悦家的第一批入住者。离家近、小而美是他选择未来养老住所的重要因素。
随着上海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银发经济也迎来广袤的发展空间。其中,“康养”成为保险企业重点发力的一大业务。
去年11月,国华·合悦家上海普陀国际康养中心正式运营。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注意到,老龄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满足银发族的精神需求已是行业探讨的焦点之一。
说起这段时间的入住体验,戴阿姨滔滔不绝:“老年人对吃的方面很注重,高端养老院的硬件其实差不多,拼的是餐饮,留住老人要先留住老人的胃。”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太平、泰康保险和国华人寿等多家险企已进军养老社区市场。在上海,泰康之家、梧桐人家等大型高端养老社区同样拥有较高知名度。
华叔叔告诉记者:“现在人们对于养老社区的概念需要更新,不再是两三个人‘拼房’的敬老院,没有隔阂、畅所欲言的友好社区才是老年人理想中的养老环境。”
退休之后,华叔叔和老伴切身感受到与外界的交流开始变少。而在康养社区,有社团、有活动、能健身、能学习,生活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他们会在“红温茶话会”上集中提出自己的诉求,与管理层面对面讨论如何解决居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国华·合悦家企划经理郑帅看来,这是一群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可爱长者。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老年迪士尼’。”国华·合悦家首席管家嘉耀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少老人在意识上难以接受入住养老社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即使条件允许,他们也更习惯于自己熟悉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另外,一旦知道费用较高,也会产生压力和抵触心理。
嘉耀认为,要留住老人需要关注其精神层面,消除孤独感,比如提供丰富的活动安排、高品质的服务体验,还要注重细节,让老人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
谈起银发经济,嘉耀认为,发展银发经济的根本原因在于,相比于可能背负房贷、车贷的年轻人,“60后”“70后”是拥有资产储备的人群,发展银发经济是要拉动消费,而不是侧重医疗和护理。
黑蚁资本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2023年至2029年,1960年代出生的人群将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中国存在一个规模庞大的退休人口序列。
于是,活力银发人群的消费需求呈现出几大共性趋势。黑蚁资本发现,在退休之后,他们每天拥有14小时至16小时的大量可支配时间,除了刷手机或看电视,旅游及日常聚会是最常见的消遣方式。
记者发现,目前市面上的月租价格大多在8000元至18000元不等,行业中部分机构采取长短租结合的方式填补入住空白,前期获客成本会占到10%,而人力成本主要看管理效率。
有业内人士强调,养老产业本质上属于“良心行业”,单纯的价格竞争不仅损害企业盈利能力,更危及老年人生活质量。
未来进入“长寿时代”后,银发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还将进一步增加。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