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寿险公司2024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揭晓,行业整体风险抵御能力稳中有升,但仍有3家险企因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被列入偿付能力不达标名单。监管部门持续完善规则,险企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偿付能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孙诗卉实习生关晶月上海报道

  近期,随着寿险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三季度风险综合评级(IRR)分类监管评估结果揭晓,行业整体风险抵御能力与分化态势再度引发关注。多家险企的偿付能力表现成为市场焦点。

  在已披露的74家寿险公司中,30家被评为A类,40家为B类。值得注意的是,除去未公布风险评级等级的弘康人寿外,北大方正人寿、三峡人寿以及华汇人寿3家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被列入偿付能力不达标名单。

  对外经贸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表示,截至2024年末,保险业偿付能力整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但中小险企仍面临结构性分化。

制图:21世纪经济报道

  偿付能力是衡量保险公司风险水平的重要指标,包括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风险综合评级三大核心指标。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只有同时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保险公司方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

  寿险公司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稳中有升,52家寿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这背后基于资本市场回暖。

  与去年同期相比,AAA评级公司从4家上升至8家,友邦人寿、中国人寿、太平养老、太保健康等险企均实现了偿付能力评级的跃升。

  2024年,A股资本市场回暖带动险企投资收益改善,险资频频在A股市场举牌,有效缓解了保险公司压力。

  2024年第四季度,寿险行业整体偿付能力稳健向上,多家公司抗风险能力持续维持在最高评级。

制图:21世纪经济报道

  友邦人寿、中荷人寿、恒安标准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中国人寿、太平养老、国民养老和太保健康八家机构凭借卓越的风险管理能力,稳居AAA评级阵营。

  中外合资机构中,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前十名占比达30%,安联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及恒安标准养老充足率均超200%。民营险企中,小康人寿、泰康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也跻身前列。

  不过,人保寿险本季度风险评级依旧维持在BBB类,成为“老七家”中唯一未进入A类评级的机构。

  从已披露数据来看,寿险行业偿付能力状况整体健康,但华汇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和三峡人寿3家机构因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被列入偿付能力不达标名单。

制图:21世纪经济报道

  上述三家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满足监管要求,但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主要在可资本化风险、公司治理等领域存在风险。

  面对中小险企改革化险的现状,监管部门持续完善规则。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实施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

  多家险企正积极采取增资扩股、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等手段提升偿付能力。如三峡人寿计划增资15亿元,平安人寿全体股东拟增资约199.99亿元。

  此外,险企也通过发债方式补充资本,如泰康人寿发行6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平安人寿发行13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龙格认为,过渡期延长为中小险企争取了缓冲时间,但需通过“内外兼修”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