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比亚迪保险公布2024年度业绩,实现业务收入13.51亿元,但面临1.69亿元的亏损。新能源车险领域维修成本高企,成为行业共同难题。业内期待比亚迪保险能够破解高保费、高亏损困境。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比亚迪保险于近日公布了其2024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该年度比亚迪保险实现业务收入13.51亿元,然而却面临1.69亿元的亏损局面。这一成绩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作为比亚迪集团旗下的保险公司,比亚迪保险自进军车险市场以来,其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业内对比亚迪保险寄予厚望,期待其能够凭借比亚迪集团所掌握的大量汽车数据,破解新能源车险领域长期存在的高保费、高亏损难题。

在新能源车险的经营困境中,维修成本高企成为了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降低维修成本,成为了行业重塑新能源车险经营模式的重要课题。

年度亏损达1.69亿元

比亚迪保险由易安财险更名而来。2024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正式批复比亚迪财险在安徽、江西、山东(不含青岛)、河南、湖南、广东、陕西和深圳等地区使用全国统一的交强险条款、基础保险费率和费率浮动系数,标志着比亚迪正式涉足汽车保险市场。

根据偿付能力报告,比亚迪保险在2024年实现的13.51亿元保险业务收入中,第四季度贡献最大,达到了8.05亿元。然而,尽管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比亚迪保险仍未能摆脱亏损的困境,第四季度亏损8138万元,全年累计亏损1.69亿元。

比亚迪保险的高亏损背后,是其远超行业的综合成本率和综合赔付率。2024年,比亚迪保险的综合成本率高达308.81%,综合赔付率也达到了233.92%,而业内综合成本率普遍在100%-150%之间。对于这一异常现象,有财险公司高管指出,这是新能源车险市场的特殊性和比亚迪保险发展阶段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比亚迪保险自身来看,该公司仍处于发展初期,在渠道建设、技术开发和团队扩张等方面投入巨大,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尽管比亚迪拥有新能源汽车的车辆数据优势,但在初期阶段,对驾驶行为数据、电池健康状态等风险变量的分析应用尚未成熟,使得保费与风险的匹配度较低。

此外,随着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比亚迪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呈现快速下滑的趋势。2024年四季度末,比亚迪保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降至1173.83%,与上季度末相比下降了605个百分点。比亚迪保险表示,这主要是由于车险保险规模上升导致保费风险、准备金风险以及巨灾风险的风险暴露显著增加所致。

共克时艰,降低维修成本

比亚迪保险在新能源车险领域遭遇的亏损问题,其实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据中国精算师协会和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为1409亿元,但承保亏损却达到了57亿元。

分析指出,新能源车险的高赔付率主要源于维修成本较高、出险率较高以及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和风险不匹配等问题。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占有比例的不断提高,解决新能源车险的亏损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和商务部等部门已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

车车科技CEO张磊表示,新能源车维修成本高的原因主要包括零部件专用性强、维修技术门槛高以及供应链不完善等。为了优化维修成本,现有参与者可以从推动三电系统模块化设计、建立新能源车专属配件认证体系、维修技术标准化以及开发智能诊断系统等方面入手。

同时,《指导意见》还提出了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的要求,为车险与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张磊认为,未来车险的产品形态将发生改变,当车主切换到智能驾驶模式时,保险责任将从车主转移到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制造商或智能驾驶技术公司。

面对智能驾驶技术带来的新挑战,如何利用“人机共驾智保体”等技术手段解决保险责任认定等问题,将成为车险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