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加速,2220亿资金涌入资本市场
AI导读:
险资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持续扩大,中国太平等获批设立私募证券基金公司,三批试点总规模达2220亿元。险资将投向重点行业,助力经济转型,同时提升险企竞争力与影响力。
备受瞩目的险资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又有新动向。8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日,中国太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公司获批,保险系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数量已增至6家,超2000亿元的“长钱”正加速涌向资本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险资通过设立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正重塑资本市场生态。短期内注入稳定性,长期助力经济转型。整体而言,长期投资有助于险企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缓解利差损压力;对市场而言,险资的投资偏好将带来稳定性,助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战略领域发展。
险企积极响应长期投资试点
近日,中国太平旗下太平资产获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投资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对于设立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公司,太平资产表示,旨在积极响应险资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下一步将严格规范基金运作管理,建立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和符合险资特性的投资策略,充分发挥险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作用,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资金对于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坚定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发挥险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自开启试点以来,我国险资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规模持续扩大,监管部门分批批准相关机构开展试点。据了解,险资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自2023年10月启动。当年11月,新华保险公告称,为进一步增加符合公司投资策略的长期投资资产、优化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公司与中国人寿分别出资250亿元共同发起设立私募基金公司。新华资产与国寿资产分别出资500万元共同发起设立基金管理人,担任上述私募基金公司的管理人。
整体而言,进入2025年,试点节奏明显加快。年初,太保寿险、泰康人寿、阳光人寿、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平安人寿在内的8家公司获批参与第二批试点,资金规模合计1120亿元;后续批复的第三批试点规模为600亿元,包括太平人寿在内的多家险企在列。三批试点总规模达2220亿元,意味着为市场注入长期资金增量。
除太平资产最新获批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外,已成立的保险系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还包括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康稳行(武汉)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太保致远(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恒毅持盈(深圳)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阳光恒益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有多只保险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运作阶段。
“监管层通过试点引导‘长期持有’,鼓励险企发挥‘耐心资本’角色,优化资源配置。”薪火私募总经理翟丹表示,保险系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相继获批标志着专业化运作模式成熟,险资减少依赖外部基金,而是通过自建平台直接参与市场。这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投资透明度,并推动资本市场产品创新。
险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下,险资将投向哪些标的引人关注。
以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出资的“鸿鹄基金”为例,在首批试点中,“鸿鹄基金”一期主要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选择竞争优势明显、治理结构优良、具有良好商业盈利模式的上市公司,买入并长期持有。
今年5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国寿资产参与第三批险资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国寿资产表示,连同此前已获批的前两批改革试点,前后三期资金共同助力“鸿鹄基金”在稳市场稳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据介绍,“鸿鹄基金”三期将一以贯之地秉持市场化、法治化和“长钱长投”原则及方案框架,坚持险资长期资本属性,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理念看待资本市场大势,投资并长期持有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股息相对稳定、股票流动性相对较好,且具备良好股息回报的大盘蓝筹公司股票,进一步减少股价短期波动对保险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促进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投资收益。
翟丹分析认为,险资具有长期负债特性,需匹配长期资产以稳定收益。试点中,鸿鹄基金一期500亿元资金“全部落地”并实现“低风险、高于基准收益”,表明私募基金通过投资二级市场优质股票,能提供稳定回报。这帮助险企应对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的利差损压力,提升整体偿付能力。例如,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通过基金长期持有,可平滑收益波动,避免短期市场冲击。长远看,也可以增强险企财务韧性,支持行业可持续发展。
从趋势上来看,保险系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或将为险资自身以及市场带来更多新可能。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保险系私募基金将会成为险资新的盈利增长点,保险+私募有利于拓宽险资的业务范围、盈利模式,提升险资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在投资策略上,险资有望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增强业务创新能力、拓宽业务范围,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三批试点累计批复2220亿元,预计未来监管将支持更多险企参与试点,推动总规模突破3000亿元。”对于保险系私募基金的设立趋势,业内人士预测,下一步,可能从公司型基金向契约型基金扩展,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在头部险企占据主导地位、机构设立层面形成差异化布局的同时,中小险企可能通过合作等方式参与布局。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