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季度险企偿付能力报告:多数稳定,部分面临挑战
AI导读:
近期,保险公司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密集披露,多数险企偿付能力保持稳定,但仍有部分公司面临公司治理、流动性等风险挑战。监管层已延长过渡期至2025年底,险企需加快资本补充,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孙诗卉实习生涂盛青上海报道
近期,保险公司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密集披露。据不完全统计,已有60家非上市寿险公司和76家非上市财产险公司公布2025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14家评级为AAA级,5家偿付能力未达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2025年二季度,大多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保持稳定。五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原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战略方向不明确、公司经营不稳定等。
5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C级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对保单持有人履行赔付义务的能力。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要求,保险公司须同时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三项指标,才能被认定为偿付能力达标。
风险综合评级方面,偿二代二期(C-ROSSII)体系将风险综合评级细化为AAA至D八类,其中C级代表公司在难以资本化的风险维度存在显著缺陷。

数据显示,已披露的险企在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方面均已达标。在风险综合评级方面,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14家险企评级为AAA级。
值得注意的是,仍有5家企业风险综合评级为C级,分别为华汇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
此外,瑞华健康保险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技术原因,该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信息将推迟披露。另外,弘康人寿虽公布了偿付能力数据,但未体现具体风险评级等级。
新疆前海联合财险表示,已就报送的风险综合评级数据信息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数据梳理,积极落实整改。
华安财险指出,2024年以来,公司成立工作组,采取一系列管理举措并取得了成效,有效遏制了经营下滑的趋势。
据华汇人寿2025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华汇人寿指出,目前该公司偿付能力充足,资产流动性较好。安华农险和亚太财险也在报告中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
过渡期延期后再一次“倒计时”开启
整体来看,2025年二季度险企偿付能力整体有所改善,但部分公司仍面临风险挑战。此前,为缓解险企适应偿二代二期的压力,监管层已将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王国军分析认为,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延期使保险公司有更多时间适应新规则。
同时,他认为行业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偿二代二期重点关注的公司治理、流动性风险等“难以资本化风险”,不少险企已建立专项管控机制。
不过,随着过渡期延期仅剩半年,行业仍面临挑战。王国军表示,对于资本缺口尚未填补的公司,需在短期内完成资本补充以满足偿二代二期的最终要求。
记者发现,随着过渡期进入倒计时,险企“增资补血”的节奏进一步加快。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共有13家保险公司公布了增资方案或增资方案获批,总资金接近500亿。
头部机构中,平安人寿2025年4月获股东拟增资约200亿元;中信保诚人寿2024年至2025年累计增资达50亿元。也有中小险企通过引入新股东优化结构。外资险企亦持续加码。
另外,发债也是资本补充的重要手段,今年6月,平安人寿宣布发行117.65亿港元零息H股可转债;锦泰保险、鼎和财险于近日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平安人寿、泰康人寿等8家险企2025年一季度发行永续债457亿元,直接补充核心二级资本。
随着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即将结束,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补充效率已成为险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