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加速布局不动产类另类资产,风险与机遇并存
AI导读:
今年以来,险资加速布局商业地产及基础设施等另类资产,通过基金直投、REITs、债权计划等多渠道配置不动产。业内人士指出,此举意在锁定长期稳定收益,但流动性、估值及资产负债匹配等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新华保险旗下基金接连收购万达广场、多家险企追加不动产投资、险资REITs获配份额显著提升……今年以来,险资正加速布局商业地产及基础设施等另类资产,既通过基金直投购物中心,又借REITs、债权计划等多渠道配置不动产。业内人士指出,“资产荒”背景下,险企此举意在锁定长期稳定收益,但流动性、估值及资产负债匹配等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险企“团购”购物中心
险资已成为商业地产交易市场的常客。最新消息显示,持有国内多家荟聚购物中心的英格卡正计划出售其中10座,首批无锡、北京、武汉三项目交易规模或达160亿元,由某头部险企领投基金接盘。
早在年初,新华保险便通过百亿级不动产基金“坤华(天津)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陆续受让安徽宣城、铜陵等多地万达广场。1月,宣城、安阳、四平等项目完成工商变更,原股东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退出,坤华基金成为全资股东。公开信息显示,坤华基金成立于2023年12月,新华保险持股99.9%,中金资本持股0.1%。截至目前,该基金已在北京、南京、扬州、成都等至少14个万达广场项目中现身。
阳光人寿亦在同步布局。2023年12月,阳光人寿出资55.1亿元设立“丽水联融壹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间接持有合肥、东莞等地6家万达广场。2024年11月,该基金引入中银三星人寿、太保人寿旗下南京太保鑫汇致远基金,二者分别持股9.07%,共同分享资产收益。
此外,大家保险已将上海松江等3家万达广场收入囊中。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在2024年度业绩会上表示,公司不动产敞口持续收窄,同时配置了可带来稳定现金流的收租物业,“压舱石”效应显著,既提升资产稳健性,又保障长期现金流。
除商业地产外,险企对纯不动产项目的追加投资也在加码。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截至8月,今年已有太保寿险、建信人寿、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险企公告13笔大额不动产投资,均为既有项目的新增出资,合计超47亿元。
不动产类另类资产受关注
除了直接持有商业地产等不动产项目,地产、基建等领域的另类资产也受到险资关注。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发售的14只REITs产品中,保险资金投资账户均获配售,若以保险资金投资账户和保险资管产品网下配售合并计算,截至8月12日,年内险资已参与REITs产品配售26.31亿元,这一数字远超2024年全年29只REITs产品的17.19亿元。年内发售的REITs产品中,有12只的险资获配金额超1亿元。
从险资配售份额占比来看,也较往年有所提高。年内险资账户平均网下配售份额占比为7.92%,保险资管产品账户平均网下配售份额占比为1.12%。相较之下,2024年发售的29只产品中,保险资金投资账户平均配售份额占比为3.15%。保险资管产品账户平均配售份额占比为0.36%。
从产品类型上来看,险资获配的14只产品中,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和园区基础设施分别有3只,能源基础设施、消费基础设施、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型基础设施分别有2只。
今年发行的REITs产品中,南方润泽科技数据中心REIT和南方万国数据中心REIT两只产品险资网下配售份额占比超10%,获配金额分别为5.19亿元、2.68亿元,前者也成为年内险资网下配售参与率最高的REITs产品。从资产类型上来看,两只产品均为新型基础设施,底层项目分别为润泽(廊坊)国际信息港A-18数据中心、国金数据中心。
此外,还有险企通过成立不动产投资基金投资基础设施公募REITs。今年初,中国人寿公告称,中国人寿、首景投资及财信人寿拟与国寿置业、北京朗佳及创弛企业管理订立合伙协议,成立北京平准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52.37亿元,其中,中国人寿认缴出资额为人民币35亿元。国寿资本将作为合伙企业的管理人。中国人寿表示,合伙企业的投资聚焦于基础设施公募REITs,有助于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促进基础设施行业健康发展,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实践。同时,基础设施公募REITs具备“股+债”属性,有助于提升保险资金组合收益。
除了公募REITs,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亦同步升温。
8月以来,保险资管机构登记多项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例如,民生通惠资管登记太平水库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温州湾新区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平安资管登记武汉地铁债权投资计划、宜宾综保产业园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一期);光大永明资管登记宿迁标准化厂房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中意资管登记河钢绿色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工银安盛资管登记惠山高科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华泰资管登记设立瑞寻高速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
“险资资产配置需契合负债特性,核心在于实现收益、久期与现金流匹配。”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祥说。有行业分析师指出,一方面,传统依赖的国债、高等级信用债等固定收益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难以覆盖寿险产品刚性负债成本,易引发“利差损”风险;另一方面,“资产荒”加剧,优质长久期资产供给稀缺,加剧了长期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面对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险资被动转向更具收益性的商业地产。
流动性、估值等风险不容忽视
虽然不动产类资产为险企资产配置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但业内专家同时提醒,险企应同时注意风险、关注资产结构调整。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此前在风险偏好相对激进的情况下,资产配置追求快速成长性和高收益性,资金风险较大,与目前负债端结构匹配程度出现偏差。此前行业普遍看好地产投资,认为其周期符合保险业负债端长周期特点,一些险企为了获取较高收益,通过各种途径较多配置如房地产等另类资产,信用下沉情况明显。
此外,基于收益稳定、可提供持续现金回报、符合资产负债端需求等原因,险资热衷配置REITs,但由于产品流动性相对有限,加之目前地产价格逻辑发生变化,旧有资产结构不适配市场现状的问题可能带来相应风险,其中包括资产在市场压力下折价出售的风险、不动产底层运营方的信用与经营风险、资负错配或追求短期收益放大“利差损”风险等。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中小险企尤其需要警惕资本与风控承受能力的边界,这一点在“资产荒”背景下尤为突出。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