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上市财险公司2024年盈利情况出炉:七成公司盈利,承保亏损问题凸显
AI导读:
非上市财险公司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七成公司实现盈利,但承保亏损问题依然严峻。头部公司盈利占比高,中小财险公司盈利能力堪忧,市场集中度高和产品同质化是主要原因。
近期,非上市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报告相继浮出水面,引发了保险行业的广泛关注。据北京商报记者于2月5日的不完全统计,已有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公布了其2024年四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一系列关键经营指标得以公之于众。
总体来看,2024年财险公司的表现持续稳健,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双重提升。然而,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马太效应”依然显著,头部公司的盈利占比居高不下,而部分中小财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则令人担忧。
盈利公司占比超七成
2024年堪称财险公司的盈利“大年”。在纳入统计的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有59家实现了盈利,占比高达78.67%。这59家盈利公司合计创造了94.52亿元的净利润,而16家亏损公司则合计净亏损32.48亿元。整体来看,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净利润62.04亿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50.61亿元,盈利增长显著。
在盈利榜上,国寿财险依然位居榜首,成为唯一一家实现双位数净利润的险企,2024年净利润高达19.02亿元。紧随其后的是中华财险,盈利9.44亿元。电力系公司英大财险和鼎和财险分别位列盈利榜的第三和第四位,实现净利润8.78亿元和7亿元。在亏损榜上,新成立的申能财险位居榜首,2024年净亏损达24.57亿元。
在保险业务收入方面,75家财险公司2024年共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517.84亿元,同比增长9.43%(可比口径下)。与盈利情况相呼应,国寿财险以1111.83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规模独占鳌头。中华财险以681.51亿元紧随其后,位列第二。华安财险则以151.45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位居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业务收入榜单前10的险企保费收入合计已达2772.36亿元,占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保费收入总和的六成以上。若以盈利规模来衡量,盈利榜单前10的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66.39亿元,占比高达107.01%。这充分表明财险行业的“马太效应”依然显著,头部险企和中大型险企不仅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更是攫取了行业绝大多数利润。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分析指出,财险“马太效应”日益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集中度较高。大型财险公司凭借其品牌优势、规模经济和丰富经验,在市场份额、客户资源和风险管理方面占据显著优势,从而更容易实现盈利。此外,产品同质化也是加剧财险“马太效应”的原因之一。当前财险市场上,产品种类和条款相对单一,缺乏差异化竞争。大型财险公司因品牌效应和渠道优势更易吸引客户,而中小型财险公司则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则认为,中小财险公司应聚焦细分市场,针对特定行业、客户群体或地域深入了解需求,开发专属产品。例如,专注农业保险并结合当地农业特色提供定制化保障,以此形成差异化优势。
七成公司承保亏损
综合成本率作为保险公司核算经营成本的核心数据,是衡量财险业盈利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准。该指标包含公司运营、赔付等各项支出,由费用率和赔付率组成。综合成本率越低,说明财险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若综合成本率高于100%,则意味着保费收入未能覆盖支出,承保端将面临亏损。
2024年,75家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中位数为102.92%。其中,有55家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高于100%,占比达到73.33%。这意味着这部分公司的承保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在高综合成本率区间,比亚迪财险和广东能源自保的综合成本率分别高达308.81%和219.48%,均超过200%。中国渔业互助社的综合成本率也高达194.53%。业内财险专家指出,一些自保、互助类保险机构通常规模较小,业务获取难度更大,费用支出也更高;这些机构的保障范围相对单一,当单一风险爆发并导致大额赔付时,赔付率将急剧上升。
而在低综合成本率区间,主要是一些业务规模较小的外资财险公司和股东背景强大的财险公司,如中远海运自保、中石油专属保险、日本财险、美亚财险等。其中,中远海运自保的综合成本率最低,为-31.87%,这主要是由于其综合费用率为负数。业内人士透露,综合费用率出现负数通常是由于前一年多提取的准备金在财务报表中进行了释放。
保险公司的盈利由承保和投资双轮驱动。虽然获得承保利润是保险公司盈利的基石,但良好的投资收益同样至关重要。财险公司盈利的大幅增长,投资端的贡献功不可没。2024年三季度权益市场回暖,多数公司从中受益。记者梳理发现,在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有18家2024年的投资收益率超过4%,合计41家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超过3%。江瀚表示,2024年下半年权益市场的回暖为财险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投资收益。股市的上涨使得财险公司持有的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价值提升,从而带动了整体投资收益的增长。
展望未来投资市场,张玥预测,随着权益市场的持续回暖,财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有望继续提升。同时,随着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地和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效率有望进一步提高,这将为财险公司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收益空间。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图片及链接信息已保留)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