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寿险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竞争的转型。在人口老龄化、健康需求升级、科技重塑服务的驱动下,头部机构持续领跑。友邦保险以健康长久好生活为理念,通过生态布局、科技赋能、公益实践,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构建全周期健康生态。

  近年来,寿险行业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到“质量竞争”的深刻转型。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健康需求升级、科技重塑服务的多重驱动下,头部机构凭借综合实力持续领跑,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在行业转型的关键拐点,如何从传统的风险保障提供者转变为客户的健康伙伴,成为诸多资深寿险公司探索的方向。

  近日,友邦保险集团首席市场总监施斌陞(Stuart A.Spencer)与友邦人寿品牌传播部负责人陈文怡,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介绍友邦保险如何以“健康长久好生活”为理念,通过生态布局、科技赋能、公益实践,积极应对行业变革,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

行业变局:从单一保障到多元健康需求

  “亚洲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公众健康状况却呈现下滑趋势。”数据显示,亚洲62%的疾病属于都市病或生活方式引发的非传染病,如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与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压力过大等因素密切相关。

  施斌陞认为,这种“越富裕越不健康”的悖论,动摇了寿险行业的传统逻辑:当疾病诱因从不可抗风险转向可干预的生活方式,单纯的事后风险补偿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健康管理的迫切需求。

  与此同时,人口结构的深度变革进一步加剧了行业挑战。以中国、日本、韩国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为代表的东亚社会,已进入或即将进入“超级老龄化”阶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22%,且老龄化进程仍在加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介绍,预计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个亿,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

  然而市场现状是,传统寿险产品多聚焦40岁以上人群的长期储蓄,对65岁以上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如居家护理、慢病管理、精神慰藉等,覆盖严重不足,供需错配出现市场空白。

  消费者需求的迭代同样不容忽视。南都湾财社调查发现,年轻群体对保险的认知已跳出“风险兜底”的传统框架,从骑行险、门诊险等场景化产品,到重疾险、养老金等长期规划,不少年轻人更倾向将保险视为“健康生活的基础设施”。

  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更延伸至服务体验:个性化方案设计、互动式健康激励、场景化生态连接等成为核心诉求。例如,青少年群体通过足球训练营等活动感知保险的健康价值,职场人则期待保险服务能融入运动、心理疏导等日常场景。这种从“被动接受保障”到“主动拥抱健康”的转变,倒逼寿险公司跳出传统业务框架,寻找与客户建立长期连接的新路径。

角色转型:从理赔支付到健康生态构建

  《2025年中国保险行业信用风险展望》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保险业整体保持稳健增长,其中人身险市场呈现显著的头部聚集效应——前十大寿险公司贡献了99%以上的利润。这一数据既揭示了行业分化的加剧,也预示着未来市场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单纯依赖传统风险保障业务的模式已难以为继,部分资深寿险公司率先启动战略转型,从“事后理赔支付者”向“全周期健康生态构建者”跨越,重新定义保险服务的边界与价值。

  “以前友邦保险的品牌定位是‘真生活真伙伴’。”施斌陞表示:“但我们最终想做的是让客户拥有健康、长久、好生活。”例如,通过打造线下健康空间,为社区提供免费的瑜伽、舞蹈等运动课程,将健康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借助数字化平台,开发健康管理工具,激励用户改善生活习惯。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的模式,打破保险与客户之间仅在理赔时产生连接的传统关系,使保险服务渗透到客户的日常健康管理中。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推进,高净值人群对于财富稳健、医疗资源和品质养老的需求日益旺盛。巨大的市场蓝海下,保险业推动“保险”与“康养”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施斌陞表示,“友邦正在尝试规划并创新65岁以上人群的服务板块。”这部分人群既需要持续的健康照护,也面临储蓄与医疗支出的平衡难题。对此,友邦保险正通过“轻资产+重服务”模式构建养老生态圈。整合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养协助等资源,覆盖从健康管理到养老照护的全链条服务。

跨界融合:将体育“流量”转化为健康能量

  “蹦迪穿护膝,可乐放党参。” 当下,年青一代对健康的关注热度持续攀升,相较于被动接受保险保障,他们更倾向于主动出击,通过互动性强、体验感丰富的方式拥抱健康生活。在此背景下,不少头部险企纷纷将目光投向体育领域,选择与知名体育 IP 携手合作,将体育作为连接品牌与年轻群体的桥梁。

  “体育是转化健康理念的最佳媒介。”在施斌陞看来,“用体育来激发人们参与运动,可以让保险的健康价值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方式。让年轻人理解健康管理不是未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

  从行业视角看,这种跨界融合的价值远超营销本身。一方面,体育的普适性让健康理念突破年龄、地域限制,尤其能触达传统寿险渠道难以覆盖的年轻群体;另一方面,长期主义的体育公益项目,能在青少年心中建立 “积极、健康生活” 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可能成为未来保险服务的连接点。也就是说,当体育成为传递健康理念的 “桥梁”,寿险品牌与年轻群体的关系便从 “保障提供者” 升级为 “健康同行者”。

  “今年夏天的友邦保险青少年足球训练营已在中国内地开启,会有48场活动、覆盖34座城市。这是我们第十年举办青训营项目。”陈文怡表示:“长期以来,友邦保险一直致力于支持客户、营销员和合作伙伴参与到运动中来,让每个人、家庭都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她补充说道,不管是养老金融,还是“健康中国”战略,友邦都会持续推进相关布局,包括在科技方面的一些探索。

未来发展:三大核心能力构建成破局关键

  事实上,在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质量竞争的新阶段,科技赋能成为寿险公司提升服务效率与体验的关键。但要注意的是,科技赋能并非要取代传统的代理人模式,而是通过数字化工具与代理人服务的融合,形成“线上高效便捷+线下深度沟通”的服务闭环,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保险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在当前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纵深推进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双重背景下,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 愈发坚实,“健康服务属性” 更趋凸显。

  面向未来,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逐步聚焦于三大方面:一是对客户健康需求的深度洞察与满足能力;二是跨领域资源整合与生态构建能力;三是科技应用与人性化服务的融合能力。

  如何在这些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或将是所有寿险企业需要持续思考的命题。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