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举牌中国太保H股,险资举牌热潮再起
AI导读:
中国平安增持中国太保H股至举牌线,成为2025年险资举牌标志性事件。截至8月中旬,险资年内举牌上市公司超27次,银行股最受青睐。险资举牌热潮背后有政策和市场环境双重驱动,为A股带来长线资金,但投入股市体量仍有限。
日前,保险业巨头中国平安宣布增持中国太保H股至举牌线以上,这是时隔六年后再次出现险企举牌同业的案例。进入2025年,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的节奏显著加快,中国平安对中国太保的举牌成为标志性事件。
香港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8月11日中国平安增持中国太保H股174.14万股,投入资金约5584万港元,本次增持使平安所持中国太保H股比例升至5.04%,触发了举牌线。中国平安强调该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
在利率下行、“资产荒”的背景下,保险资金迫切需要增配高股息、低估值的权益资产。中国太保作为“A+H+G”三地上市的头部险企,兼具稳定高分红和A/H股折价修复潜力,被视为险资布局保险板块的稀缺标的。
截至8月中旬,险资年内已合计举牌上市公司超过27次,远超去年全年的20次。从举牌板块来看,高股息的金融和公用事业类个股最受险资青睐,银行股是绝对主角,约占举牌案例的一半以上。
险资举牌热潮背后,有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双重驱动。相关监管政策持续松绑,大型险企的长期考核机制得到完善,股票投资的资本占用要求下调。今年4月监管部门还提高了偿付能力充足率较高险企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
大体量的保险资金入市,无疑为A股带来了一股源源不断的“长线”资金。但受保险需刚性兑付特性的影响,险资偏爱的投资标的与传统公募基金有所不同,他们更青睐银行、电信、公用事业、能源等高股息率板块的价值蓝筹股。
不过,目前险资投入股市的体量相较其数十万亿的总资产仍有限,且偏好集中于少数板块。政策放宽需警惕“一放就乱”,需配套完善信息披露、穿透监管,防止资金违规流向高风险领域。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