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受多重利好因素推动,国内ETF新发市场连续七年冲击千亿元关口。Wind数据显示,今年新发ETF产品数量及规模均接近千亿元。随着被动投资理念的普及,各类资金争相涌入ETF市场,机构投资者持有ETF份额显著增长。

【导读】连续七年,国内ETF新发市场冲击千亿元规模大关

受政策推动、市场环境演变及投资者行为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ETF新发市场已连续七年向千亿元规模发起冲击。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市场的活力,也反映了投资者对ETF这一投资工具的青睐。

连续七年,新发ETF市场冲击1000亿元大关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今年以来新发ETF产品数量达123只,发行总规模高达965.15亿元,距离千亿元大关仅一步之遥。这标志着新发ETF市场已连续七年尝试跨越1000亿元门槛。

中金基金量化指数部基金经理刘重晋指出,ETF规模的快速增长是政策、市场环境和投资者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政策方面,资管新规推动资金从非标资产转向标准化投资工具,ETF因其低成本、高透明度成为优选。市场环境方面,ETF产品类型丰富,满足了投资者的不同需求。投资者行为方面,险资、社保等长期资金加大权益配置,ETF成为高效配置工具。

海富通基金表示,新“国九条”明确了ETF的战略地位,费率下降、机构持有比例提升,ETF成为长期配置的“压舱石”。盈米基金研究员李兆霆认为,ETF的高流动性、低费率和高透明度使其成为投资者快速进入市场的首选。此外,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强化了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ETF的热度将持续。

今年发行规模较大的ETF中,创新品种如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科创综指ETF等成为热点。天弘、博时、南方等基金公司旗下的信用债ETF及创新品种均取得佳绩。

对于创新类ETF的火爆发行,华南一位ETF基金经理表示,机构配置思路倾向于低利率环境下的稳健投资替代,个人投资者则基于对权益市场回暖的投资需求。刘重晋认为,创新产品满足市场特定需求,有利于优化资产配置、对冲风险。

各类资金争相涌入ETF市场

随着被动投资理念的普及和ETF市场影响力的扩大,各类资金争相涌入。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机构投资者持有ETF份额达1.54万亿份,同比增长38.8%,占比提升至60.3%。个人投资者则以行业类、宽基类和货币类ETF为主。

刘重晋分析,机构投资者增持宽基ETF的核心逻辑在于追求资产配置的确定性和风险控制,个人投资者则偏好行业及策略类ETF以捕捉短期主题弹性和降低参与门槛。海富通基金表示,宽基和配置类指数适合长线资金,可降低客户择时交易难度。

为满足投资者需求,基金管理人将在ETF产品线、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特色化布局。中金基金完善“基础工具+特色化策略”产品矩阵,海富通基金则聚焦持有人陪伴式服务和专业化服务。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