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募新规落地后,市场聚焦公募欠配方向。中国主动权益基金长期跑赢指数,而美国多数跑输。中美主动投资存在显著差异,中国主动投资未来值得期待。文章分析了中美主动投资的核心差异及未来展望,提供了风险提示。

  引言:随着5月7日公募新规的实施,其优化了基金运营模式,引发了市场对未来行业生态变化的热议,同时市场也聚焦公募欠配方向。投资者们纷纷关注海外成熟市场,尤其是美股市场共同基金的发展历程。但我们认为,与美国主动权益的发展相比,中国主动投资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一、收益率对比:中国主动权益基金长期跑赢指数,而美国多数跑输

  中美主动投资最重要的差异在于,美国主动权益基金长期难以战胜指数,时间越久越容易跑输;而中国主动基金随着时间推移,跑赢指数的比例越高。以沪深300为基准,过去1/3年由于市场整体下行,国内主动权益基金战胜沪深300的比例为14.84%/34.07%。但拉长至5/10/15年,有82.88%/91.03%/92.05%的主动权益基金可战胜沪深300指数。美股以标普1500为基准,1/3年期,分别有23.83%/9.91%的主动权益基金跑赢,但5/10/15年跑赢标普500的比例仅为14.09%/9.92%/6.58%。

  美股主动投资规模持续收缩,最直接的原因是其持续跑输主流指数。资金逐利,导致主动与被动基金规模此消彼长。而中国主动权益基金长期超额收益显著,对未来中国主动投资应更有信心。

  二、中美主动投资的核心差异及未来展望

  美国主动权益基金获取α的能力较弱,而中国主动权益基金的α收益显著。过去十年,美国主动权益基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市场β,个股选择对超额收益贡献为负。而中国主动权益基金的α收益显著。

  美股科技巨头的高集中度导致美国主动基金挖掘α困难。随着美国经济转为科技驱动,科技行业形成“产业—股市”良性循环,大盘科技龙头强者恒强。主动权益基金在其他板块和个股中选出具备α属性个股的难度较高。美国主动基金缺乏重仓科技板块的信心,过去10年依然重仓金融等传统低估值行业,信息技术板块仓位长期低于指数权重。

  中国主动权益基金更善于捕捉新产业趋势且敢于重仓高景气行业。2012-2021年,中国涌现大量优秀产业和对应的α机遇。挖掘、重仓产业趋势对应的高景气行业是主动基金长期跑赢的根本。例如,2019年起,主动投资大幅加仓新能源,并获得丰厚回报。

  中国本身处在转型升级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并未固化,具备更多α机会。中国主动投资也更擅于挖掘产业趋势中的α,并且敢于超配和重仓高景气、高成长行业。未来几年,随着宏观基本面回升、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产业趋势涌现,主动投资有望再度崛起,实现业绩和规模的正反馈。

  风险提示:本文为历史数据分析报告,不构成对行业或个股的推荐和建议。

(文章来源:兴业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