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探讨了公募基金回归基准对行业配置的影响,分析了地方债发行进度及沥青开工率提升的经济意义,讨论了美线运价上涨对航运板块及出口链的影响,最后分析了特朗普减税法案、2026年财年预算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对美股的潜在风险。

(一)如何看待公募基金回归基准?

5月7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单测算,假设完全回归基准,非银金融、银行、公用事业可能是需要买入最多的行业,基准占比-实际占比分别为7.9%、6.9%和3%。短期来看,当前的具体执行细则尚未出台,出现“欠配板块”的上涨,主要由于市场其他资金对公募基金未来投资行为的预期,而非公募基金的实际大量换仓行为。中期来看,一方面,公募基金的目标仍是跑赢基准,决定公募基金超低配行业的因素取决于行业的实际基本面、产业趋势及对公司估值的判断。另一方面,即使全部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完全按基准配置,也难以对市场风格产生持续影响。

(二)沥青开工率大幅提升的指引意义

年初至今,国债和地方债提速明显,二手房在25年年初“小阳春”出现量价企稳迹象。高频数据跟踪显示,经济存在结构性修复迹象,但扩大有效投资、形成实物工作量的效果可能仍不明显。近期市场关注石油沥青开工率的明显跳升,可能是前期停产检修的沥青装置近期复产导致。然而,其余内需主导的工业品,价格及开工率数据普遍不及季节性,反映了二手房对实物工作量的拉动弱于一手房,同时债券发行虽远好于过去4年,但目前可能仍以“防风险”为主。

当前地方债发行进度如何?目前二季度地方债发行进度完成率为56.9%,如果后续追加地方债发行规模,需观察到二季度地方债发行的明显加快。

(三)美线运价上涨、抢出口如何影响外需板块?

中美关税超预期缓和后,迎来90天豁免期内的“抢出口”,美线航运迎来“量价齐升”。量的维度,90天豁免期带来对美“抢出口”;价的维度,前期关税抑制发货,船司将部分运力改到中东、欧洲等航线,短期加剧供需缺口,美线迎来猛烈涨价。美线涨价带来对美航运板块的投资机遇,以及对美出口链的潜在压力。

对于出口产业链,推荐对欧出口机遇。一方面,本轮运价上涨主要为美线,欧线上涨不明显,成本压力可控;另一方面,中欧关系预期改善,欧洲海风、逆变器等需求预期复苏,中国摩托车、新能源车等在欧洲积极拓份额。

(四)美股调整风险:特朗普减税法案、2026年财年预算、主权信用评级下调

1. 特朗普减税法案:《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

目前美国2025财年财政预算仍未落地,5月12日,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公布了特朗普税收法案,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减税逾4万亿美元。2. 美国2026年财年预算:可能未真正步入“紧缩时刻”

5月2日,白宫公布的2026年财年预算案大纲,非国防类自由裁量支出相比2025年减少1600多亿美元(降幅23%)。3.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的短期冲击

2025年5月16日,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过往来看,短期可能引起债券利率上行、权益市场调整;但中期影响相对有限。

当前美国经济数据仍有韧性,减税法案的落地实施、关税谈判进展、2026年预算案等都是影响未来经济预期及市场走势的关键。(文章来源:广发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