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募基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基金经理绩效薪酬与业绩挂钩,引发业内关注。截至5月7日,3453只公募基金产品业绩低于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超40%主动权益基金跑输基准,多家头部基金公司面临严峻挑战。

一石激起千层浪。

公募基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显著超过比较基准的基金经理,可以合理适度提高其绩效薪酬。这一举措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中国经营报》记者查询Wind数据发现,截至5月7日,全部公募产品中,业绩低于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含10%)的公募基金产品共有3453只,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数量最多,占比高达87.32%。此外,债券基金、指数基金、QDII等多种产品类型也榜上有名。这凸显了公募基金业绩分化的严峻形势。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以来,多家基金公司密集调整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业内人士指出,这主要是为了重构基准适配性,使基准指标更精准地反映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然而,也不能排除部分基金公司因“总是跑不赢基准而修改”的可能性。

超40%主动权益基金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根据Wind数据,截至5月7日,最近三年基金业绩低于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主动权益基金共有3015只,占比高达44.18%。这一数据令人震惊,显示出主动权益基金在业绩上的巨大压力。

头部基金“中招”概率最大。以主动权益基金为例,最近三年业绩低于比较基准超过10%数量最多的是广发基金,共有121只。其次是汇添富基金和博时基金。此外,还有多家基金公司的基金数量超过50只。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担忧。

“明星”基金经理也未能幸免。如前海开源基金的曲扬单独和参与管理的14只基金最近三年业绩均低于比较基准超10%。广发基金经理刘格菘单独和参与管理的9只基金最近三年也跑输基准。这引发了投资者对基金经理能力的质疑。

基金经理薪酬与业绩紧密挂钩,若产品业绩三年以上低于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其绩效薪酬会明显下降。这一规定无疑加大了基金经理的压力。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副主任张碧璇指出,目前监管给出的是行业改革的整体方向,但具体的细则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不过监管对于不达标基金经理的惩罚态度是比较明确的。

业绩不差却跑输基准

记者查询发现,有一部分基金业绩并不差,甚至有些业绩相当不错,但却跑输基准。这种情况在QDII产品中最普遍。

以QDII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最近三年跑输业绩比较基准幅度最大的是华安纳斯达克100联接A美元现汇,但该基金最近三年收益率却高达45.64%。类似的情况在QDII中并不少见。

对于上述情况,业内人士指出,一是QDII投资于境外市场,受全球经济、政治等因素影响更大;二是汇率波动会侵蚀基金收益;三是QDII投资限制较多;四是运营成本相对较高。

此外,部分主动权益基金也出现类似情况。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基金业绩低于比较基准10个点以上的产品中,最近三年收益率为正的基金有251只。这进一步凸显了业绩比较基准设定的重要性。

防止“风格漂移”

《方案》下发后,就有基金公司发布调整业绩比较基准公告。5月9日,浦银安盛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多只公募基金5月9日起变更业绩比较基准。

张碧璇指出,浦银安盛的调整将业绩比较基准的构成更加细化了,这样的变更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出产品的投资策略与投资风格。这一调整能够通过减少策略偏离,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真实的业绩参考。

事实上,多家基金公司近年来都在调整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今年以来,全市场共发布了50多份基金调整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告。这显示出基金公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重视。

然而,基金公司修改业绩比较基准也存在“基金总跑不赢基准而做修改”的因素。部分基金由于“风格漂移”、投资策略不合理等原因长期大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这引发了投资者对基金公司诚信的质疑。

对于基金公司后续该如何调整以适应《方案》要求,业内人士建议,基金公司应该考察产品实际投资与业绩比较基准是否偏离,并重新设计更为合理的业绩比较基准。同时,也需要通过增强投研能力来努力达到更好的业绩水平。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原标题:3453只基金跑输薪酬“考核线”,多家头部基金公司面临严峻挑战)

(责任编辑: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