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公募基金行业注入新动能,并引发大资管领域连锁反应。业内人士指出,该方案将促使银行理财业务加速战略转型,重塑资管行业生态。未来,公募基金与银行理财将形成竞合关系,共同推动权益类基金创新发展。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公募基金行业注入新动能,同时在大资管领域引发连锁反应。

业内人士指出,《行动方案》通过强化业绩考核、优化产品结构、推动权益类基金扩容,利用“鲇鱼效应”促使银行理财业务加速战略转型。未来,银行及理财公司需凭借投研能力提升与数字化服务升级,在固收类产品基础上拓展权益类理财,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

在监管引导下,中国资管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的竞合关系将重塑行业生态。

权益类资产成新焦点

《行动方案》明确将大幅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支持权益类基金创新发展,为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中国银行(601988.SH)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透露,《行动方案》多维度完善制度建设,突出发展权益类基金导向,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市场生态,改善投资者信心与市场预期,为银行理财资金加大权益投资创造有利环境,助力银行理财业务高质量发展。公募基金改革细则完善了基金公司的产品、考核、投研等制度建设,推动银行、理财公司等市场竞争者的机制体制改革,提升其服务能力和经营能力。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分析,公募基金与银行理财在大资管家族中既存在合作机遇,也存在竞争关系。长远来看,《行动方案》将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该方案对理财业务的影响可能包括:公募基金产品体系的变化,银行需重新筛选代销产品;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银行理财应强化理财产品业绩与团队薪酬的关联性;推动权益基金创新发展,银行理财应审慎推进权益类产品的创设。

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全市场新发开放式理财产品692款,其中权益类产品仅6只。这反映出银行理财在投研能力建设、投资者教育、产品创设机制等方面的挑战。

普益标准指出,理财公司发行权益类产品时面临投研能力不足和投资者接受程度低两大问题。

邵科补充道,《行动方案》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推动权益类基金创新发展,有利于理财资金平衡收益性和稳定性。

分析人士认为,公募基金改革将加速资管行业专业化分工。短期内,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在权益类产品领域可能形成竞争,但长期看,双方将实现优势互补。公募基金在主动管理和投研深度上更具优势,而银行理财可凭借渠道网络和客户信任度,专注于“固收+”和定制化服务。

构建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未来权益理财的发展趋势如何?普益标准认为,在政策支持和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推动下,权益市场吸引力提升,理财公司有望逐步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推动相关产品发展。同时,随着投资者对资产配置多样化需求的增加,此类产品预计将受到更多关注。此外,随着银行理财机构投研能力提升,将更加注重主动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

面对公募基金改革带来的竞争压力,头部理财公司已展开多维度能力建设。例如,光大理财参与上市公司外高桥(600648.SH)定向增发项目,标志着我国首单银行理财直接参与上市公司定增项目落地。中银理财、交银理财、浦银理财等机构也表示将布局权益类资产,强化指数化投资。

杨海平建议,理财公司应抓住公募基金机制磨合、产品优化的时机,以拳头产品吸引客户。同时,应从战略层面思考《行动方案》的影响,积极推进管理升级和业务升级。包括强化管理团队与理财产品业绩表现之间的绑定关系、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提升投资者全流程服务体验等。

邵科建议,银行或理财公司应优化产品设计,在巩固固定收益投资定位的基础上,增加权益类理财产品比重,加大与基金公司的合作。同时,加强自身体系建设,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完善投研人员梯队培养计划,优化员工激励和薪酬体系。此外,要拓宽代销渠道,打造差异化服务体系。

在权益类产品的创设方面,普益标准建议,银行理财机构可借助其他资管机构投研能力,如配置宽基指数基金构建被动投资FOF类理财产品,或配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经济转型的科创、基建等重点行业领域基金。同时,挖掘海外投资机会,逐步向纯权益类产品过渡。

随着刚性兑付打破和净值化转型深入,投资者教育成为行业重点。业内人士指出,只有投资者接受“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理念,权益类理财才能真正实现规模扩张。

普益标准提醒投资者,参与权益类和混合类理财产品时,需明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警惕市场波动带来的短期风险,优选分散化配置的产品,充分了解产品说明书。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