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以来,多家理财公司密集发布下调旗下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告,部分产品下调幅度超100个基点。这一调整背后的原因是无风险收益下行,债券类资产收益降低。理财收益中枢或继续承压,产品净值波动幅度可能增大。

3月以来,浦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光大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密集发布下调旗下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告,部分产品下调幅度超100个基点,业绩比较基准下限调整至1%及以下。这一调整使得部分理财产品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水平相近。

目前,多数国有大型银行的三个月、半年期、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整存整取定存利率分别为0.8%、1.0%、1.1%、1.2%、1.5%。理财公司密集调降业绩比较基准,背后原因是无风险收益下行,债券类资产收益降低,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中枢大幅降低。

例如,浦银理财公告显示,将于3月27日对浦银理财季季鑫定开6号理财产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及浮动管理费计提基准,A类、B类、C类份额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由2.1%—2.7%下调至1.85%—2.45%。浦银理财解释称,以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无风险利率大幅走低,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受利率下行影响明显。

中国银行官网显示,中银理财于3月18日起调整十余只理财产品份额业绩比较基准。其中,中银理财-稳富(14天持有期)产品将于3月28日将业绩比较基准由2.6%—3.8%下调至1.2%—2.2%。同时,中银理财-稳富(月月开)003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于3月18日由1.6%—3.2%下调至1%—3%。

图源:中国银行官网

建信理财同样于3月发布公告称,基于当前市场环境变化,为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服务,建信理财拟调整部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并相应修改产品风险揭示书和产品说明书的相关内容。

理财收益中枢或继续承压。浦银理财人士表示,业绩比较基准不是预期收益率,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事实上,受债市影响,开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月度新发产品数量持续放缓,业绩比较基准也呈现下行趋势。

据华源证券测算,截至2025年2月末,理财规模合计30.25万亿元。2月份理财规模环比增加0.13万亿元,但2025年2月理财规模增长大幅弱于季节性规律。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考虑到2025年理财收益中枢或继续承压,产品净值波动幅度或增大。理财公司适时降低业绩比较基准,可避免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偏离过大。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