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险资通过S基金投资早、小、硬科技企业成为新趋势,重点聚焦三类S基金项目。科创产业发展遵循技术创新迭代规律,但仍面临长期资本缺失。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规模大等优势,能有效弥补科创企业融资短板。李军提出构建多元工具矩阵,支持险资投资不同阶段科创企业,并推动考核与监管改革。

  科创板日报》5月16日讯 险资通过S基金投资早、小、硬科技企业成为新趋势。重点聚焦三类S基金项目:一是基金年限临界,即成立7-10年的科创基金,管理人需回款但核心资产未退出;二是机构流动性收缩,受监管或募资环境限制,险资、银行等退出需求增加;三是结构化项目包,头部GP主动拆分的半导体、医药等成熟项目。近日,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李军在2025年PE沈阳投融资活动周上表示。

  科创产业发展遵循技术创新迭代规律,资金需求呈现长期性、持续性、周期性、规模性特点。我国已初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但科创产业仍面临长期资本缺失。

  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等优势,符合科创产业跨周期需求。在利率下行趋势下,布局科创产业是保险资金优化配置的机遇。保险资金能有效弥补科创企业融资短板,与科创产业高度契合。

  然而,保险资金权益投资占比不高,受刚性成本约束,偏好稳定现金流项目。科技创新企业回报后置,缺乏必要抵押担保和财务报表,早期退出渠道不明朗,导致供需割裂。

  李军提出,构建多元工具矩阵,支持险资投资不同阶段科创企业。通过并购基金、Pre-IPO、战略配售基金等方式,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参与并购投资,解决险资投资效率、专业评估不足等问题。同时,加强债权、股权投资计划参与科技型企业和项目投融资。

  在机制端,推动考核与监管改革。实施差异化监管,给予大型保险公司科技投资自主权,中小型保险公司做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制定与科创投资相适应的考核机制。建议监管部门给予底层资产风险因子优惠。

  生态端,培育产融结合能力。与银行、券商等协同投资科技产业,与产业链链主企业及CVC协同,打造科技产业投资升级引擎。通过资本与产业耦合,实现超额回报和技术升级。

  中保投资公司作为国家级基金管理人,集中行业长期资金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截至2025年3月末,已设立69只产品参与科技类企业或项目投资,累计投资规模约142亿元。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