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上市券商资管业务年报披露,40家券商受托资金规模合计7.22万亿元,同比增长7.19%。中信证券规模领先,但行业整体面临“增量不增收”问题,业绩分化明显。部分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实现增长,行业加速财富管理转型。

界面新闻记者 | 邹文榕

上市券商2024年报披露圆满收官,券商资管业务全年成绩单揭晓。

已公布年报的40家上市券商中,有40家披露了资产管理业务相关数据,全面展示了资管业务的最新风貌。

截至2024年末,这40家券商受托资金规模合计达到7.22万亿元(含公募业务规模),较2023年末增长了7.19%,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中信证券受托资金规模更是高达1.54万亿元,较2023年末提升了11.09%,成为业内唯一一家规模突破1.5万亿元的机构,彰显了其在资管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和华泰证券受托资金规模也分别达到了6780亿元、5884亿元和5563亿元,中信建投受托资金规模也紧随其后,逼近5000亿元大关。

2024年上市券商受托资产管理规模及收入情况充分展示了行业的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Wind、券商2024年报、界面新闻整理

其中,18家机构的受托资金规模超过了1000亿元,兴业证券和中国银河更是新晋千亿梯队,进一步壮大了行业的头部力量。

在经历多年压降通道业务后,2024年券商主动管理能力显著增强,集合资管计划增长尤为明显。

据中基协披露,截至2024年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达到5.4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结束了数年的下降趋势。其中,集合资管规模达到2.90万亿元,同比增长11.67%,首次超越了通道业务占比最高的单一资管计划(2.57万亿元)。

华南某券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2024年上半年债券牛市行情叠加银行理财手工补息被禁,部分资金流向券商,助推了券商集合类资管产品规模的增长。

此外,业内人士也提到,近一年来银行理财子公司牌照发放停滞,中小银行在缺乏理财子牌照且面临存量理财规模压降的监管要求下,扩大代销业务成为必然选择,这也为券商集合类资管计划在中小商业银行代销层面提供了更多机会。

与2023年末相比,近6成券商受托资金规模实现增长,13家券商受托资金规模同比增速达到两位数,头部机构“吸金”效应尤为显著。

例如,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受托资金分别增长11.09%和16.98%,集合资管计划规模也均实现了超15%的增长。此外,国联民生、广发证券、中国银河、国金证券、兴业证券和首创证券的资管业务规模也均有显著提升。

然而,尽管受托资金规模增长,券商资管业绩却面临“增量不增收”的问题。2024年,40家上市券商资管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实现206.18亿元,同比减少2.39%。

业内人士透露,部分理财资金以定制类集合资管计划名义流向券商资管,但此类产品收费较低,对提振券商资管净收入水平有限。

尽管如此,仍有超过6成的券商实现了资管业务净收入的增长,其中头部券商表现尤为突出。

华泰证券资管业务手续费佣金净收入位列第一,全年实现31.06亿元;中信证券和中泰证券分列第二、三名。同时,中小型券商在资管业务领域加速转型,多家机构资管手续费佣金净收入增速超过100%。

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业绩提振所带来的超额业绩报酬的增长。多家券商在年报中提及,产品业绩提升带动了业绩报酬的增加。

在行业加速财富管理转型的背景下,券商“大资管”板块涵盖范围更广,包括公募基金业务、私募基金业务、私募股权业务以及境外资管业务等。

截至目前,有可比数据统计的37家上市券商中,12家券商2024年投资管理业务板块收入超过10亿元。

2024年上市券商投资管理业务收入情况凸显了行业内部的分化。

数据来源:Wind、券商2024年报、界面新闻

中信证券凭借114.73亿元的投资管理业务收入稳居行业榜首,且较2023年收入进一步提升。广发证券紧随其后,全年实现投资管理业务收入76亿元。

然而,也有券商大资管业务受累于旗下公募基金板块业绩下滑。例如,信达证券资管业务板块收入同比下滑较大,主要系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收入下降所致。

就券商资管子公司业绩而言,截至2024年末,全行业已获批30家券商资管子公司牌照,其中多家机构在2024年展示了首个完整业绩年度。

华泰资管、财通资管等机构的收入均在10亿元以上,显示出强劲的实力。但也有部分券商资管机构出现净亏损,行业内部竞争愈发激烈。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