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3年、2024年两市三年期基金发行数量锐减,但低位成立的产品因择时和布局稳健“核心资产”多数业绩收正。大成至信回报三年定开、银华惠享三年定开等表现亮眼,凸显基金布局“择时”重要性。

  在“三年期持有基金”发行热潮冷却后,2023年、2024年两市合计仅成立了14只三年期产品(主动权益类),部分还需借助发起式方式成立。

  与之前让投资者损失惨重的三年期产品不同,行情低位成立的基金因择时和布局稳健“核心资产”,多数业绩收正。虽在科技股行情中缺乏进攻性,但在震荡市中凸显了控制回撤能力。

  三年期基金发行数量大幅减少

  2020年至2022年,基金出圈,“三年期持有期基金”顺势发行。主动权益类三年期产品发行数量分别为21只、38只和17只,不乏百亿级别新发“巨无霸”。

  但行情震荡,基民投资面临亏损,公募基金发行谨慎。2023年,全市场仅11只三年期产品成立(主动权益类)。2024年更是仅有东方红智享三年持有、东方红睿玺三年持有和广发匠心优选三年持有3只产品,其中广发匠心优选三年持有以门槛较低的发起式方式成立。

  公募基金分析称,过去两年行情平淡,风格速切、热点板块熄火,投资者观望,基金公司暂缓发行。最核心的是此前产品净值大幅下挫,损害了产品持有人利益,也影响了投资者信心。

  华南公募渠道人士指出,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或能力圈与市场风格变化不匹配,拖累产品业绩。基金投资也许需要做一定的择时,在市场冰点、估值较低时加大布局,在市场火热、估值较高时落袋为安。

  值得注意的是,高位发行的三年期基金几乎“全军覆没”,但行情低位成立的产品受益于择时,整体净值表现尚可,凸显基金布局“择时”重要性。

  据Wind数据统计,2023年、2024年合计成立的14只产品中,大多取得正收益。大成基金刘旭掌管的大成至信回报三年定开涨近30%,银华惠享三年定开成立以来涨超23%,仅富国周期精选三年持有与东方红睿玺三年持有两只产品业绩告负。

  天相投顾表示,基金公司应控制新发基金节奏,把握新发产品与存量产品销售节奏。市场高点时减少新发产品,增强存量产品管理;市场整体低迷时,把握短期市场估值优势,合理推行新发产品,帮助投资者规避“追涨杀跌”。

  “冰点”成立产品多缺席热门板块

  秉持长期投资的三年期产品,尤其是近两年低位成立的基金,多数缺席近期火热的人工智能板块。

  大成至信回报三年定开业绩最好,但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持仓中难觅AI踪影,重仓股包括中国移动、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

  基金经理刘旭认为,选股的本质是赚企业价值的钱。他很少追逐热点,重仓股多长期持有。在科技行情中未出风头,但此前下跌行情中控制回撤,积累了超额收益。

  银华惠享三年定开涨幅靠前,截至去年四季度末重仓股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基金经理方建判断,政策意图通过稳股市、房市稳住消费,扭转市场悲观预期,保持经济活力。

  但近期,方建表示将继续坚持投资低估值、高成长标的,同时密切关注AI浪潮中受益的芯片设计和制造公司。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