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迎来新机遇,数字技术助力银行转型
AI导读:
普惠金融肩负着重要使命,随着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数字技术大幅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微众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普惠金融普及,通过大数据、AI等技术提升服务效率。未来,普惠金融将更注重服务质效。
◎记者徐潇潇
普惠金融肩负着让金融服务惠及中小微企业、涉农主体及普通居民的使命,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关键。作为连接金融与经济末梢的纽带,普惠金融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普惠金融迎来发展良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降低了金融服务门槛,政策红利也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支撑。
普惠金融已成为银行的“必答题”。当前,普惠金融体系快速发展,金融机构积极增资扩面,普惠金融已上升为银行发展战略。
以深圳为例,截至2025年3月末,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超1800亿元,普惠贷款户数5.72万户。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普惠贷款余额也达到1807亿元。
微众银行作为试点民营银行和数字银行,专注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其推出的“微粒贷”实现了纯线上信用贷款,已服务超7000万客户。此外,微众银行还推出了“微户贷”,有效降低小微群体的资金周转成本。
数字技术正破解普惠金融难题。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微众银行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进行了前沿探索,如搭建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实现全天按秒级响应客户需求。
微众银行还构建了AI系统化能力,应用在精准营销、风险评估等多个场景。微粒贷已将AI能力应用在客服领域,600人客服团队覆盖7000多万客户需求。
在普惠金融风险管控方面,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应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精准定位客户,利用数字技术提高风控水平。普惠金融的风险图谱正在变化,新型风险因素日益凸显。
微众银行副行长黄黎明表示,该行按照“大数法则”,尽可能多地覆盖长尾客群进行风控。未来,普惠金融将更注重服务质效,实现“普”与“惠”的统一。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