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长护险试点:应对老龄化挑战,推动养老保障体系升级
AI导读:
江苏长护险试点全面总结地方经验,前瞻制度落地新挑战。长护险为失能人员提供专业护理服务,减轻家庭负担,助力银发经济。江苏老龄化程度高,长护险面临筹资机制、护理服务体系滞后等问题,需国家统一顶层设计解决。
在试点收官、全国推广的关键节点,第一财经携手政策制定者、照护行业从业者及受益者,深度交流地方宝贵经验,前瞻制度落地新挑战,共同见证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历史性飞跃。
徐州鼓楼区拾屯街道杨西村的失能老人陈先生,卧床两年后,竟奇迹般重新站立。这一切得益于2023年7月起,徐州市社康老年服务中心长护险护理员石师傅的专业康复服务。
陈先生是江苏省6400万长护险参保人中的一员,享受待遇的30万人之一。长护险不仅报销护理费用,更以专业服务减轻家庭负担,提升失能人员生活质量。
作为人口老龄化大省,江苏九年前启动长护险试点,现已实现区域全覆盖。
第一财经记者走访江苏南通、徐州等地发现,长护险在保障失能群体、减轻家庭负担、推动护理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但仍存筹资机制不健全、护理服务体系滞后等问题,需国家统一顶层设计解决。
2015年中央首提探索长护险制度,近十年间,49城试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指日可待。
长护险直面“深度老龄化”
长护险,即长期护理保险,被称为社保“第六险”,为失能人员提供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保障。
江苏长护险兼具经济补偿、专业护理、助力银发经济三重功能。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廖藏宜称,江苏长护险制度建设和服务创新领先全国,与其老龄化程度高、社会需求大密切相关。
老龄化加剧,长护险压力增大
江苏老龄人口规模大、增长快,区域不平衡。南通老龄化率最高,达30.1%。
徐州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28%,65岁及以上占比16.72%,失能群体照护需求激增。
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亮表示,江苏全力推进长护险工作,2025年起实现区域全覆盖。
制度创新:多元筹资,城乡公平待遇
江苏建立多元筹资机制,个人缴费、医保基金划转、财政补助等渠道并重,职工居民筹资标准相近。
待遇保障上,江苏实行城乡一体,职工居民同等待遇。
徐州率先实现长护险参保全覆盖,待遇标准按失能等级和护理方式确定,月度待遇900元至2500元不等。
支付端改革激活养老照护市场
长护险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养老健康产业,促进医养融合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江苏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支撑银发经济发展。
廖藏宜称,江苏长护险建设多元主体参与,政府、企业、市场协同。
南通长护险基金激发服务供给活力,定点服务机构增至380多家,吸引社会资本超30亿元。
未来,江苏长护基金支出将以购买服务和辅具租赁为主,报销比例向居家社区服务倾斜,逐步取消亲情照护补贴,防止蜕变为现金福利。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