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率先实现不动产与股权信托财产登记突破
AI导读:
北京金融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率先在全国打通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路径,并启动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试点。政策解决了行业痛点,为信托业务开辟了新空间,但仍面临税收政策、信托文化普及、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
2024年年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以下简称“北京金融监管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率先在全国打通了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路径,标志着信托业的一大制度创新。
今年4月中旬,北京金融监管局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一步合作,印发了《关于做好股权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正式启动全国首个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试点,为信托业的又一领域树立了里程碑。
政策破冰后,业务实践迅速跟进。4月16日,中信信托成功完成了“中信信托—东方园林破产重整专项服务信托”的股权信托财产登记,成为全国首例。同时,外贸信托也实现了三单股权信托项目落地,覆盖了家族传承、产业升级、破产重整三大场景。4月2日,国投泰康信托和外贸信托还完成了首次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实现了“零突破”。
北京市依托深厚的制度创新底蕴与政策资源储备,在不动产信托登记和股权信托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信托业的转型升级树立了标杆。中信信托方面表示,这种制度创新的“北京速度”与“北京质量”,将为信托业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
政策落地解决行业痛点,开启新空间
新规的颁布实现了信托财产的法定公示,明确了信托财产与受托人固有财产的区分,降低了受托人持有股权或不动产的风险。这一政策切实解决了行业痛点,为信托公司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引和坚实的制度保障。
通过不动产登记和股权登记制度的完善,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和法律效力得到强化,使得信托公司可以更有效地参与企业破产重整、并购重组等复杂项目,增强了信托的隔离作用,为信托业务开辟了新空间,如家族传承、产业升级、破产重整等。
特别是对于高净值家庭,新规避免了因继承纠纷或婚姻变动导致的不动产分割风险,适用于房产、商业地产等资产的代际传承。股权登记制度的完善也使得信托公司可以深度参与风险处置、特殊资产盘活、养老扶养等特殊需要服务信托,以及慈善事业、财富管理等领域。
中信信托表示,将结合股权信托与不动产信托的经验,构建“双轮驱动”模式,加强业务协同,优化内部管理,提升专业能力,以承接政策利好。
实操层面待解问题
尽管政策取得突破,但在实操层面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是税收政策有待完善,慈善信托的税收优惠尚未落地,其他信托财产转移的免税或递延纳税政策也尚属空白。税负成本可能成为不动产信托业务发展的瓶颈。
二是信托文化有待进一步宣贯和普及。不动产信托、股权信托的市场认知度相对较低,影响了其业务规模的扩大。建议广泛开展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
三是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不动产、股权信托业务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来运作和管理。目前,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制约了业务发展。
四是提升资产管理服务能力。信托公司如何管理股权和不动产,提供完整、高效的资产管理服务,是实现信托目的的关键。
中信信托认为,如果税收政策等问题能够明确和解决,监管、登记政策全国统一,信托公司将在不动产、股权信托的多个业务场景上持续发力,实现业务批量落地。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