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光大理财以理财直投方式成功中标外高桥股份定向增发项目,成为全市场首单理财产品直投上市公司定增项目,此举有助于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促进理财市场有效参与权益类投资。

近日,光大理财以理财直投方式成功中标外高桥股份定向增发项目,这是自去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以来,全市场首单理财产品直投上市公司定增项目。

光大理财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定增直投相当于理财产品直接投资于上市公司股票,需安排含权益仓位的理财产品进行投资,尽量遴选中长期产品进行投资,并在资金端做好与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匹配,同时做好“组合+分散”安排,在锁定期内做好产品流动性管理和市场风险监测,保障理财投资者利益。

权益类投资作为理财市场的重要新方向,既承载着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使命,也对理财子公司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政策引导、能力建设、销售适配和风控体系的同步推进,将更好促进理财子公司在权益市场中的有效参与。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此次光大理财以理财直投方式参与外高桥股份定向增发,打通了理财公司参与资本市场的“堵点”,有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

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而此次规定赋予了理财资金等中长期资金以定增战略投资者的新身份,这意味着此后理财公司也可以根据投资需要,安排更多只理财产品共同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普益标准研究员何瀚文分析,自2024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监管部门也在实际展业层面为理财公司参与定增逐步扫清障碍。

整体来看,此次银行理财直投定增有助于理财公司深化与上市公司合作,并且使投资者间接参与定增项目,有效打通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全市场首单理财产品直投上市公司定增项目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是理财直投定增的示范性效应,标志着理财资金入市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丰富了银行理财投资渠道,拓宽了银行理财投资边界。

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王增武指出,银行理财配置权益类资金所存在的“堵点”,更多是出于认知层面的保守与误解。当前若能合理转化这些成功经验,适配新的监管与市场环境,就有望突破原有的局限。

今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加大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

投研和风控两手抓

一直以来,银行理财的权益类投资占比较少。截至 2025年一季度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 29.14 万亿元,同比增加 9.41%。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8.3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 97.22%;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为 0.72万亿元,占比为 2.47%;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相对较小。

参与权益类投资对管理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投研体系和风险控制方面。光大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传统的债权类资产相比,权益类投资的波动性相对较大,因此公司将坚持“组合+分散”的投资原则,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基础上,更好满足投资者多层次的财富管理需求。

何瀚文分析,理财公司若以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将面临上市公司定增项目通常设有较长的锁定期,然而全市场理财产品以中短期为主,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期限错配问题。因此,理财公司需要在产品设计、资金安排、期限配置等方面做好应对。

光大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强行业和市场研究,在上市公司投融资方面提供专业支持和投后赋能,同时也要持续做好流动性管理和风险监测。

王增武提醒,要让理财产品稳健开展权益投资,风控与投研能力必须同步加强。同时,一定要遵守销售适当性原则,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

“长钱长投”也是监管鼓励的方向。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罗荣华教授指出,国家提出“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核心在于让老百姓的钱通过参与资本市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只要投资者改变短期化的投资偏好,财产性收入具备实质性增长潜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