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整体业绩情况逐渐清晰,行业格局正面临深刻变革。蚂蚁消金正向行业龙头地位发起冲击,而行业龙头招联消金首次出现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三降”。同时,部分中小机构业绩普遍上涨,行业分化明显。

近日,随着蚂蚁消金、马上消金业绩的披露,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整体业绩情况逐渐清晰,行业格局正面临深刻变革,蚂蚁消金正向行业龙头地位发起有力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龙头招联消金首次出现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三降”的局面。据中国联通发布的财报显示,招联消金2024年总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总资产减少至1637.51亿元,缩水7.18%;营业收入降至173.18亿元,同比下滑11.65%;净利润则降至30.16亿元,同比下滑16.22%。

业内人士指出,招联消金此次业绩下滑,主要是受到行业环境的影响。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分析认为,这是老牌消费金融公司遭遇发展瓶颈的典型表现。从招联消金近年来的不良率来看,不良贷款的持续上升确实对行业利润造成了侵蚀。

在招联消金增长失速的背景下,兴业消金、中银消金等老牌消金公司的净利润也大幅下跌。其中,兴业消金遭遇营收、净利润、资产规模等核心指标的全面萎缩。2024年,兴业消金实现营收100.67亿元,同比减少9.91%;净利润4.3亿元,同比减少76.82%。截至2024年末,兴业消金总资产减少至821.22亿元。

与此同时,中银消金虽然总资产和贷款余额有所上升,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银消金总资产791.51亿元,同比上升6.53%;贷款余额达784.05亿元,同比上升8.97%。然而,2024年中银消金实现净利润0.45亿元,同比下降91.62%。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分析指出,部分消金机构传统上依赖大额贷款和线下业务,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显得不够灵活。加之资产质量下降,长尾客群的违约风险增加,不良贷款率上升,核销不良资产增加了成本,从而压缩了利润空间。

在老牌机构业绩收缩的同时,马上消金保持平稳发展,仍位居第一梯队;蚂蚁消金则开始大展拳脚,冲击行业龙头地位。根据重庆百货2024年年度报告,马上消金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总资产有所下滑但仍保持较大规模。

蚂蚁消金的强劲表现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传化智联2024年年报,蚂蚁消金202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资产总额和净资产也同步提升。王蓬博认为,蚂蚁消金净利润暴涨的主要原因是2023年基数较低,且增资后增加了大额一次性拨备计提,导致当年利润较低。2024年这一影响消失,利润回归正常水平。

在头部机构业绩下滑的背景下,中邮消金、海尔消金、宁银消金、哈银消金等中小机构业绩普遍上涨。其中,建信消金净利润同比大增115.38%,中邮消金、宁银消金、小米消金净利润同比增幅也在50%左右。然而,尾部机构阳光消金净利润同比下滑较大。

王蓬博指出,中尾部消费金融机构业绩普遍上涨的原因在于其业务基数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增长空间。同时,部分中尾部机构通过加强股东协同、与其他机构合作等方式,拓展了业务渠道,提升了经营效益。他建议腰部机构应继续发挥在特定场景和客户群体中的优势,深化差异化战略,并在快速扩张的同时注重风险控制。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