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末,消费贷利率即将上调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多家银行通知客户,4月1日起消费贷利率将上调至3%及以上。专家指出,长期的“价格战”消耗了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竞争力,银行需全面创新与战略调整。同时,银行应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加强信用评估和风险定价能力,实现业务内涵式增长。

  【大河财立方记者杨萨】“如果今天能批的话,还可以享受2.7%的利率。”消费贷利率优惠即将结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目前还有2.58%的优惠券,不过有效期就到3月底。”多家银行已通知客户,4月1日起,消费贷利率或将上调至3%及以上。

  3月末,大河财立方记者走访郑州多家银行了解到,消费贷市场即将迎来利率调整。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近两年,银行在消费贷市场竞争激烈,通过下调贷款利率和上调贷款额度来开拓客户。但这种策略也带来了隐患,面对消费贷市场竞争加剧、宏观经济环境波动等多重挑战,银行需要全面创新与战略调整。

消费贷利率低至2.58%,最高可贷100万

  3月31日,某城商行客户钱女士接到电话,被告知4月1日将上调消费贷利率。她办理的是3年期30万额度的消费贷,利率原本是3.6%,叠加优惠券后利率最低达2.59%。多家国有行也通知客户,若未提款请于3月31日提款,消费贷利率将上调。

  今年以来,郑州各银行个人消费贷利率“2字头”已是主流,最低至2.58%。不少银行还上调消费贷额度上限、延长贷款期限。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2.91%。专家指出,长期的“价格战”消耗了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消费贷利率调整

专家:长期“价格战”消耗银行竞争力

  消费贷利率为何突然“踩刹车”?曾刚表示,消费贷主要面向个人消费者,其信用风险水平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在前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银行可能存在放松审核标准的情况,导致整体资产质量下滑、不良率升高。

  多家银行年报显示,个人消费类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例如,渤海银行个人消费类贷款不良率从4.44%涨到了12.37%。

  作为核心盈利能力指标之一,银行业净息差的收窄趋势在2024年进一步加剧。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

  曾刚建议,银行应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和风险定价能力,实现业务内涵式增长。

从单一贷款产品向“场景化”服务延展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满足消费领域金融需求。面对消费贷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银行如何实现突围?

  曾刚建议,银行应与线上线下消费平台合作,将消费贷款嵌套到高频消费领域中,满足多样化需求,获得更稳定的客户流量。

  业内人士提醒,贷款人应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负债带来不良影响。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