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消费贷力度加大,政策合力提振内需
AI导读:
当前,宏观调控注重促消费,金融机构加大消费贷投放力度。专家强调需基于有效消费需求,考虑客户还款能力。消费贷规模持续扩大,利率下降。要发挥政策合力提振内需,扩大有效消费需求,实现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当前,宏观调控更加注重促消费,一系列金融支持举措已落地或“在路上”。金融机构显著加大了消费贷的投放力度,导致相关领域竞争异常激烈。
权威专家强调,银行在发展消费贷业务时,必须基于有效消费需求,并充分考虑客户的还款能力。居民也应根据自身财务状况理性消费、适度借贷。当前,尽管金融支持消费力度已相当大,但要从根本上提振消费,还需发挥政策合力。
消费贷规模持续扩大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更加侧重提振消费,金融机构因此加大了个人消费贷款的投放力度。围绕汽车、家电等商品消费以及服务消费等领域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构建了全面的消费贷款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有效满足了居民的消费需求。
“消费贷规模已达到较高水平。”权威专家透露,截至2024年末,不含住房贷款的个人消费贷余额已达21万亿元。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个人消费贷余额(不含住房贷款)已超越美国1.9万亿美元的规模。权威专家指出,美国经济结构中居民消费比重远高于我国,且融资模式更为多元化,不完全依赖贷款。相比之下,我国消费贷对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更为显著。
消费贷的覆盖面也显著提升。近年来,消费金融的服务主体和产品类型进一步丰富。除信用卡和各类消费贷外,汽车金融公司的车贷、消费金融公司的大额消费贷,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现金贷等也日益普及。
与此同时,消费贷利率持续下降。“近年来,随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大,贷款利率明显下降,消费贷款利率也随之走低。今年以来降幅更为显著,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权威专家表示。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消费贷利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消费贷利率约为12%,远高于我国。
理性推动消费金融发展
近期,提高消费贷额度、延长期限的银行数量有所增加。同时,相关竞争愈发激烈,一些消费贷利率不断下调,甚至低至“2字头”,低于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权威专家指出,银行在发展消费贷业务时,既要基于有效消费需求,也要考虑客户的还款能力。银行需保持合理的净息差和利润空间,居民则需保持合理的杠杆水平,以确保金融支持消费的持续发展并取得更多实效。
“消费贷利率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但空间有限。”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表示,一方面,目前部分银行利率已降至2.58%或2.68%,接近成本底线,未来大幅下调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企稳向好,货币政策趋于稳健,市场利率中枢基本稳定,也限制了利率的进一步下降。
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消费贷在利率和额度上的竞争趋势可能还会延续。对银行而言,首先要注重创新,包括风控创新、场景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其次要加强合规建设,确保消费贷业务顺畅运行,避免违规行为。
“银行需平衡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权威专家强调,银行脱离真实消费场景拓展消费贷业务可能累积风险。一些客户获得低价消费贷后可能违规改变用途,甚至“以贷养贷”。前几年就曾出现过消费贷违规流向楼市、股市等现象,要避免通过“价格战”抢夺存量客户。
居民应理性消费、适度借贷。权威专家提醒,消费贷本质上是通过举债提前消费,贷款最终需要偿还。如果居民家庭收入无法跟上,过度加杠杆消费,不仅会透支未来的消费需求,也会增加家庭的财务负担。
强化消费贷风险管理
一段时间以来,包括个人消费贷款在内的零售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多家主要银行已关注到相关风险。例如,中信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称,当前经济仍处于恢复期,受居民收入水平尚不稳定等因素影响,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出现波动。
展望未来,多家银行表示,将保持零售信贷业务的合理增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鹏飞认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扩大消费。银行发力消费贷不仅是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因此,2025年消费贷仍将是银行重点发力的业务。
“银行应加强对借款人资质的审核,如收入、信用记录、负债率等,可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后续,银行应优化获客渠道,降低获客成本,通过差异化定价和隐形门槛筛选优质客户,加强风险管理,严格审核借款人资质,从而降低违约风险。”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
政策合力提振内需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需要发挥政策合力共同推进。“发展消费金融根本上需要扩大有效消费需求,支持增加高端消费供给。”权威专家表示。
“消费金融依赖于真实的消费需求。”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发展消费金融必须依托实实在在的消费需求。当前有效消费需求偏弱,需要发挥宏观政策合力,稳住居民就业和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才能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形成有效的消费信贷需求,实现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
银行消费贷产品也应注重拓展增量客户。权威专家指出,目前银行在消费贷领域竞争激烈,许多银行都在拼价格、抢份额,实质上还是在争夺现有的市场份额。下一步,要努力扩大市场份额,通过细分市场、差别化定价挖掘既有真实消费需求、又有贷款偿还能力的潜在增量客户,进一步扩大消费贷款的覆盖面。
“金融支持消费也要从供给端发力。”权威专家表示,当前,经济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升级,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需求结构变化,金融支持促消费也应在供给端适度发力,积极支持线上消费、养老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服务消费等领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和配套的消费金融产品。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