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子公司引领外币回购业务新潮流
AI导读:
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成功落地首批外币回购业务,丰富了银行间外币回购市场的参与主体和投资工具,提升了外币资金配置效率。外币回购业务成为金融机构外币资金融通的重要方式,未来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黄冰玉
近期,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成功落地了首批外币回购业务,标志着我国银行间外币回购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消息,自今年2月以来,杭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光大理财通过交易中心外汇交易系统,成功达成了以上海清算所托管债券为抵押品的多笔外币回购交易,这一举措进一步丰富了市场的参与主体。
业内专家指出,理财子公司的加入不仅丰富了银行间外币回购市场的参与主体类型,还为外币理财产品提供了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和资产配置渠道。随着外汇市场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境内外币回购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外币资金配置效率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外币回购业务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理财机构在外币货币市场的投资工具。各参与机构纷纷表示,该业务的落地为公司在外币货币市场布局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助于提升产品的流动性和收益。
外币回购业务是我国银行间市场首个跨币种抵押融资产品,操作模式为外币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以自身持有的债券为担保品,向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借入外币资金,并通过上海清算所完成后续清算、结算操作。本次参与该业务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多为交易的逆回购方。
光大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外币回购是一项创新的外币资金管理方式,它丰富了我们的投资工具,提升了外币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并为我们未来开展产品创新和国际化业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杭银理财和招银理财也指出,外币回购业务为外币理财产品提供了多元化的资产来源,丰富了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
中国银行研究院的邵科认为,参与外币回购业务对理财子公司来说具有多方面的好处,包括提升外币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管理能力、拓宽资金配置渠道、积累外币资金运作经验等。
当前,外币回购业务已成为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外币资金融通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外币回购日均成交24.27亿美元,同比上升9.17%。
此外,外币回购市场的业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如指定券与自动选券业务模式、双边回购与三方回购交易模式等,满足了市场参与者的差异化需求。同时,参与机构也日益多元化,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逐步拓展至城农商行、财务公司、境外机构等多类型主体。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境内外币回购业务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未来或将成为主流外币货币市场工具。外币回购业务不仅有助于金融机构更灵活地管理外币流动性、优化资金配置、降低资金成本,还能满足客户资金需求及相关业务运营和投资需求。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产品功能、丰富业务生态、提升服务质效,助力银行间外币货币市场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境内外币回购业务将继续发展壮大。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