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银行积极响应政策,从增加供给、优化管理等方面发力,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助力消费市场繁荣与发展。

■本报记者郝飞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优化个人消费贷款偿还方式,有序开展续贷工作。这一举措旨在通过金融支持提振消费市场。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银行应积极行动,从增加消费金融供给、优化消费金融管理等方面发力,为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此举不仅有助于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还能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为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要围绕扩大商品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和培育新型消费,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消费服务行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支持消费供给主体健康发展。

银行业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围绕新兴消费场景开展产品创新和服务改进。例如,邮储银行提升服务能力,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出“智慧百搭派券平台”等,提升客户消费体验。在支持绿色消费方面,银行业与新能源汽车品牌合作,推出低息贷款方案,助力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此外,各银行还加大对消费服务行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如向中小零售商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帮助其拓展业务。在强化数字赋能方面,银行业不断升级金融科技系统,根据消费者历史数据推送符合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优惠活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联储证券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见一表示,银行应构建并丰富消费金融产品体系,拓宽应用场景,提升供给总量。他建议银行聚焦重点消费领域,细分客群需求,创新场景融合,为客户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及服务方案。

在政策引导下,多家银行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例如,工商银行针对不同消费场景与客群推出特色消费贷款产品,如“家居贷”、“装修贷”等,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地方中小银行也不甘落后,通过创新产品和高效服务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力度。

为提升消费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各银行制定详细的尽职免责制度,打消信贷人员顾虑,使其更专注于提供优质服务。同时,银行应持续完善全流程风险控制模型,建立弹性风险机制,在确保资产质量前提下定向加大信贷支持。

在提升服务质效方面,银行应积极探索远程服务功能,简化消费金融产品申请流程,开发配套的在线客户服务系统和服务反馈机制,形成金融服务质效提升的正向循环。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