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旨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推动能源转型。方案提出未来五年目标,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支持重点领域和地区实现碳达峰目标。

2月27日,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近日联合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五年,我国将构建制度完善、监管有力、标准领先、组织完备、产品丰富、风控严格的绿色金融体系,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推动能源转型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提升银行保险机构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强化碳核算、气候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推进国际合作交流,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有序实现碳达峰目标。绿色金融在银行保险机构业务中的比重将显著提升。

《实施方案》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中长期贷款支持传统行业工艺革新和设备更新,推动金融资源服务绿色产业,助力低碳交通运输和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二是推动能源体系低碳转型,围绕太阳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提供项目对接和信贷支持,完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促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三是支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的支持力度,助力国家公园建设和国土绿化行动。四是强化碳市场建设,支持国家和区域碳交易市场,完善配套金融服务,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为提升金融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的质效,《实施方案》要求金融机构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入手。需求侧方面,要服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体系低碳转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碳市场建设等领域。供给侧方面,要优化金融服务,加大信贷供给,完善绿色保险体系,拓展服务渠道,健全绿色金融标准,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特色绿色金融产品,规范绿色债券业务,加强募集资金管理。保险公司应研发风险保障方案,推动绿色保险业务提质增效,通过投资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参与绿色项目投资。

《实施方案》对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风险防控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全流程风险管理,健全ESG风险管理体系,探索环境气候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商业可持续。

(文章来源: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