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等地启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大数据监管成新趋势
AI导读:
广西等地积极响应国家医保局号召,启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通过自查、清退整改、督促检查三步走策略,重点打击虚假购药、倒卖医保药品等违规行为。同时,大数据技术在医保基金监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未来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
在国家医保局宣布启动新一轮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后,各地医保局迅速响应,积极部署相关措施。2月5日,广西医保局率先发布了《关于开展2025年全区医保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全面开展自查自纠。
此次自查自纠工作是在2024年医保基金典型问题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推进的。广西医保局不仅覆盖了以往重点检查领域,如心血管内科、骨科等,还将检查范围扩展至肿瘤、麻醉、重症医学等新兴领域,并首次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自查范围,重点打击虚假购药、倒卖医保药品等违规行为。
在具体实施上,广西医保局采取了自查、清退整改、督促检查三步走的策略,并列出了包含217项典型问题的清单,主要聚焦于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虚构医疗服务项目等违规行为。同时,广西医保局还明确要求各地医保部门在2025年3月15日前完成自查自纠并上报报告,确保3月31日前清退资金全部到位。
此外,国家医保局也明确表示,从2025年4月起,将对全国范围内定点医药机构自查自纠情况进行飞行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将采取更加严厉的处置措施。这不仅彰显了国家对医保基金监管的决心和力度,也预示着医保基金监管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保基金监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浙江省医疗保障研究会副会长王平洋指出,未来医保基金的检查或监管将更加倚重大数据模型来识别潜在风险点,并据此展开深入调查。这将大大提高自查自纠的精准性和效率,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违规收费行为。
从公告来看,广西和河北两省均采取了多种方式对医保基金进行监管。广西将分为自查、清退整改、督促检查三个步骤开展工作;河北则进一步明确自查自纠时间,并视自查自纠情况延伸至2025年医保部门现场检查日期。两地均表示将形成立体化的监管网络,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与高效使用。
在违法违规行为处置方面,国家医保局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对自查自纠不认真、敷衍了事或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的定点医药机构将依法依规从重处理。同时,多地医保部门还进一步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与高效使用。
此次自查自纠工作的启动,不仅是对医保基金监管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排查,更是对医保制度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改进。通过自查自纠和飞行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将有效遏制医保基金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在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保基金监管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加强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医保基金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维护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图片及链接信息保留原样,未做改动)原文链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