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银基金张璐:债市投资策略细化,追求胜率与稳健收益
AI导读:
兴银基金张璐分享债市投资心得,强调固收投资策略细化,重视胜率与信用债交易,逐步拓宽投资视野,为债市投资者提供策略参考与方向指引。
从银行理财公司加盟公募机构,兴银基金固定收益部的基金经理张璐带来了丰富的固收资产管理经验。日前,张璐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详细介绍了角色转变背后的思考。在债市投资中,她强调了固收投资策略的重要性。
在今年震感不断的债市环境下,张璐表示,相比博取赔率,自己更加重视胜率带来的可靠性,尤其是随着利率债久期策略等有效性降低,她更希望结合事件埋伏、利差交易、一二级套利等细分策略,在震荡市中累积信用债交易带来的增厚回报,实现债市稳健收益。
细化投资策略
张璐曾在银行理财公司任职,拥有丰富的固收资产管理经历,在背负较大管理规模的压力下,顺利跨过了净值化转型的难关,不仅积累了交易经验,还对各类资产品种、机构行为逻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债市投资提供了宝贵经验。
现在回过头来看,张璐感慨说,当时在管理大规模资金的情况下,如何构建组合框架和分配资金,如何应对负债端的大幅波动,都是不小的挑战,这些经验对当前债市投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管理大规模固收产品难点主要在于,当市场调整的时候,由于市场容量有限,难以在摩擦较小的情况下,完成大规模资产出清,因此需要在组合构建阶段就做好结构铺陈和压力测试,并且准备好择时、左侧交易等预案。”丰富的经验储备已成为张璐应对市场波动的抓手和底气,助力债市投资。
来到公募机构后,张璐坦言,自己在投资策略上有了更进一步的细化挖掘空间:“以前在银行理财管理大规模产品,更多需要的是对时点的把握,配置一些能够支撑容量的大类资产。但管理公募产品更加考验个人能力,比如对信用债精挑细选做定价、在利差变化中寻找交易机会、利用一二级市场定价偏差进行套利等,策略可以挖得更深、更细。”
在债券收益变薄的趋势下,张璐也在逐步拓宽自己的投资视野,探索如何利用“固收+”策略,从可转债、权益等资产索取更多的收益回报,通过大类资产加成,缓解固收投资带来的收益焦虑,为债市投资开辟新路径。
更多追求胜率
相比去年的债牛环境,今年以来债市震感接连不断,给固收投资带来了不小的考验,尤其是近期权益市场持续走强,“股债跷跷板”效应对债市形成了较为显著的压制,债市投资者需灵活应对。
“今年一季度在人民银行明显收紧资金的背景下,我当时明显感觉到今年投资利率债的赔率与去年有所不同,拉长久期可能已不再是‘法宝’,而且利率债的持有票息收益也不是很丰厚,所以在赔率不高的情况下,追求胜率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相比利率债,信用债在配置和交易上的性价比更高一些。” 张璐表示,为债市投资者提供了策略参考。
在张璐看来,提前在一些关键事件之前做好准备,把握好市场情绪和入场时间,也能带来较好的收益效果。
“比如在2024年9月下旬,我们趁势买入了很多被别的机构抛售的优质债券,进一步夯实了产品的底仓收益。今年3月,我们从负债端调整以及人民银行政策变化方面入手,敏锐地把握了进场的时机。整体来说,我们对这几波机会的把握的确带来了一定的成果。” 张璐举例说。
虽然近期“股债跷跷板”效应频频被市场提及,但在张璐看来,股市目前更多是基于估值修复和流动性改善而出现上涨走势,主要影响的是市场短期情绪。站在更长期的角度,张璐认为,如果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外部没有突发扰动因素,债市整体面临的压力相对可控,可能仍将维持震荡格局,为债市投资者指明方向。
不过,股市“抽水”效应造成的固收产品负债端波动,的确是不小的考验。“尤其是理财端同申同赎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种一致性的行为会带来明显的波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优化负债端的结构铺排,比如通过调整理财、自营、直销的组合比例,让持有人的体验和收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张璐表示。
在张璐眼中,固收产品的收益效果建立在投资端对负债端资金需求的了解之上,需要总结和归纳负债端的资金习惯,匹配相应的投资策略,预留足够的流动性仓位,以应对资金面波动,“在满足持有人流动性需求的同时,尽可能提供更好的持有体验,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