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二永债发行骤降,未来投资机会何在?
AI导读:
今年以来,银行发行二永债力度同比骤降,去年同期商业银行发行规模达1900亿元。分析师指出,银行发行二永债积极性不高,因不少银行资本金“不差钱”。未来二永债投资机会在于供给增加后,资管机构通过信用下沉、拉长久期增厚投资策略回报率。
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今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尚未发行二级资本债;在永续债方面,今年以来仅有桂林银行发行一单,规模为30亿元。
这与去年同期银行二永债发行状况形成鲜明反差。去年同期,商业银行发行7笔二级资本债,总计发行规模达到1900亿元。国盛证券分析师杨业伟曾公开提到,这显示银行发行二永债积极性不高,因为不少银行资本金“不差钱”。
记者注意到,在去年四季度财政部明确将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方式支持国有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后,国有大型银行等待具体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方案,再规划二永债发行节奏与规模。这导致今年以来大行尚未发行二永债。
一位股份制银行自营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受开年以来二永债发行力度同比骤降影响,他们只能在存量市场寻找投资机会。目前他们主要投向短中期高评级银行二永债,因为近期短中期高评级二永债收益率略高于长期品种。银行发行二永债力度骤降的另一原因,是在降准降息预期下,部分银行打算等待降准降息落地后再发行二永债,以降低发行利率。
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预计2025年银行“二永债”净融资规模在3500亿元~4000亿元,对应的二永债发行规模在1.55~1.6万亿元。但是,不同类型银行的二永债发行净融资规模或将有所分化。

季节性因素叠加银行寻找资本金补充新办法,二永债发行积极性下降。杨业伟认为,开年以来银行资本金“不差钱”的一个原因,是在债务置换后,地方债对银行资本的消耗低于贷款,导致银行短期补充资本需求不高。
但是,这也给银行带来新的筹资兑付二永债到期本息压力。一旦银行未能提前做好二永债“借新还旧”规划,容易面临额外的资本金短期不足风险。续发二永债并非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唯一选择,部分银行面临经营压力,导致在续发二永债后续融资时,资本市场往往提出更高的二永债发行利率。
需要注意的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1~2月也是银行二永债的发行淡季。比如2023年1月就只发行2只二永债。究其原因,是前一年四季度银行集中发行二永债完成资本金补充与到期续借规划,新一年1~2月银行正重新安排年度工作规划并着手安排当年二永债发行节奏与力度。
长短期二永债收益率倒挂,银行自营部门“买短抛长”。由于开年以来银行二永债发行力度远低于去年同期,银行自营部门、理财子、基金等资管机构在二永债的配置难度加大。目前不同类型机构在银行二永债市场的交易策略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保险资管倾向继续卖出二永债,银行自营部门则努力提高二永债配置的实际收益率。
保险资管之所以选择继续卖出二永债,主要原因是保险机构实施的新金融工具准则里,二永债在会计处理方面的重新分类导致保险机构需计提更多资本应对市场波动风险。对银行自营部门而言,当前他们配置二永债的一大挑战,是债券收益率下滑令二永债收益率应声下跌。
Wind数据显示,1月份多只银行二永债收益率继续下行,令银行配置收益率进一步缩水。目前银行在二永债配置方面,主要选择中短期高信用评级品种,其收益率略高于长期品种。2月以来,部分银行自营部门还买短抛长,进一步增厚二永债投资组合整体收益率。
但上述银行自营部门人士也直言,靠长短期利率倒挂博取超额收益的投资策略未必持续,未来二永债的投资机会仍在于其供给增加后,资管机构通过信用下沉、拉长久期与博取交易性价差机会增厚整个投资策略回报率。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