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开年以来,银行发行二永债力度同比骤降,受财政部明确支持国有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等因素影响,国有大型银行尚未发行二永债。投资者转向短中期高评级品种,因收益率略高于长期品种。分析师预计2025年二永债净融资规模在3500亿~4000亿元,但不同类型银行发行规模或将分化。

  开年以来,银行发行二永债(二级资本债与永续债)力度同比骤降。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今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尚未发行二级资本债;在永续债方面,今年以来仅有桂林银行发行一单,规模为30亿元。这反映了银行发行二永债的积极性不高,可能与银行资本金充足有关。

  与去年同期相比,银行二永债发行状况形成鲜明反差。数据显示,去年同期,商业银行发行7笔二级资本债,总发行规模达1900亿元。今年,由于财政部明确将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方式支持国有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国有大型银行在等待具体的资本补充方案,因此尚未发行二永债。

  受此影响,投资者只能在存量市场寻找投资机会,主要投向短中期高评级银行二永债,因为这些品种的收益率略高于长期品种。多位分析师预计,2025年银行二永债净融资规模将在3500亿~4000亿元,但不同类型银行的发行规模或将分化。

  此外,债务置换后地方债对银行资本的消耗低于贷款,也是导致银行短期补充资本需求不高的原因之一。目前,续发二永债并非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唯一选择,部分银行面临经营压力,选择通过定向增发、发行优先股等其他融资渠道补充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1~2月是银行二永债的发行淡季,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这段时间二永债发行相对较少。去年前两个月累计发行规模较高,是因为当时国有大型银行存在较高的资本金补充需求。

  由于二永债发行力度下降,银行自营部门、理财子公司等机构在二永债的配置难度加大。数据显示,1月份多只银行二永债收益率继续下行。目前,投资者主要选择中短期高信用评级品种,因其收益率略高于长期品种,有助于提振投资组合回报率。

  2月以来,部分银行自营部门还采取“买短抛长”策略,通过增持短期二永债同时减持长期品种,进一步增厚投资组合整体收益率。长短期品种收益率倒挂现象也给配置资金提供了阶段性获利空间。

  但业内人士也指出,靠长短期利率倒挂博取超额收益的投资策略未必持续,未来二永债的投资机会仍在于供给增加后,通过信用下沉、拉长久期等方式增厚投资策略回报率。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