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权益投资迎新政,万亿增量资金或入市
AI导读:
保险资金提升权益投资比例并优化其投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新规,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预计可为A股引入万亿元量级资金,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保险资金正进一步提升权益投资比例并优化其投向,此举迎来了新的政策助力。
为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发布了《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主要包含三大内容: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多家公募机构预测,此次调整有望为A股市场引入万亿元级别的资金。
业内机构认为,这一政策不仅落实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关键部署,更是引导长期资金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通知》引导险资从被动配置转向主动挖掘企业长期价值,标志着保险资金运用进入历史性转型阶段。
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成为新规的亮点。根据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上限有所调整。偿付能力越高,上限标准也越高。
与2020年的监管规定相比,此次调整主要有两大方向:一是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二是简化档位标准。例如,对于偿付能力最强的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从45%上调至50%;对于偿付能力在150%~250%的保险公司,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统一提高至30%。
以保险资金的规模来看,投资比例的小幅上调将带来显著的权益投资规模增量。截至2024年末,保险行业的资金运用余额达33.26万亿元。目前,险资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的金额已超过4.4万亿元。
据分析,险资投资权益类资产占比每提升1%,即可带来约3000亿元增量资金。此次调整理论上可释放超千亿元增量资金,未来潜在增量资金规模有望达到万亿级别。
除提升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外,《通知》还放宽了对险资股权投资和养老投资的要求,以拓宽其投资空间。包括放宽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以及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
新规将促使险资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股权投资力度,降低实体经济对传统信贷的依赖,改善融资结构。同时,新规有助于推动形成“资金—产业—创新”的良性循环,助力我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抢占战略制高点。
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资金力量,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耐心资本。今年以来,监管层频频出台政策,鼓励保险资金稳步提升股市投资比例。
多家机构认为,此次《通知》的落地将进一步强化政策合力,对提升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具有积极意义。新规推出的时点恰逢其时,我国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使得许多公司具备了更好的中长期配置价值。
此次《通知》与近期其他政策形成协同联动,如中央汇金增持ETF、证监会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大规模保险资金提升权益配置比例,将与“国家队”资金形成双重效应,为股权和股票市场带来更多中长期资金,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期来看,险资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向更高效、更市场化的方向演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