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多家民营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下调幅度约为10-20个基点,部分银行出现利率倒挂现象。民营银行面临净息差下行压力,需降低负债成本以稳定息差。通过自营渠道建设减少对高息存款依赖,发展中间业务成为应对策略。

  净息差最高的民营银行近期密集下调存款利率。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以来,振兴银行、三湘银行、华通银行等多家民营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下调幅度约为10-20个基点,主要涉及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存款产品。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出现了利率“倒挂”现象,即5年期定存利率低于3年期定存利率。

  民营银行由于没有实体经营网点,为了吸引储户,通常会提供高于大型银行的利率,即业内所称的“高息揽储”。

  “净息差压力巨大,尽管民营银行的息差高于其他类型银行,但下降幅度很大。”某民营银行资产部门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个人业务占比较高的民营银行净息差还能保持高位,而公司业务占比高的银行则下降明显。

  新一轮降息启动

  自5月12日起,辽宁振兴银行将人民币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三年期利率调整为2.30%,其他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三湘银行于5月8日调整了存款产品挂牌利率,调整后,其活期存款、3个月定期存款、二年期定期存款(50元起存)、二年期定期存款(1000元起存)、三年定期存款、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分别为0.25%、1.4%、2.1%、2.3%、2.4%、2.4%。

  吉林亿联银行自5月3日起,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下调至2.2%、2.4%、2.3%,下调幅度均为20个基点。

  此外,4月份也有多家民营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包括蓝海银行、富民银行、中关村银行、微众银行等。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院娄飞鹏指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需降低贷款利率,而贷款利率下降将进一步增加银行净息差下行压力,因此需要降低负债成本,存款作为银行重要负债来源,降低存款利率成为稳定净息差的关键。

  记者注意到,部分民营银行存款利率出现倒挂现象,3年期存款利率较5年期高出5-10个基点。例如,亿联银行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为2.4%、2.3%;华瑞银行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2.5%、2.4%。

  某股份制银行零售部门人士分析,利率倒挂反映了银行对利率走势的判断,预计存款利率将持续下行,因此银行主动减少高利率中长期存款的吸收,导致中长期存款利率呈现更低态势。

  他还表示,部分中小银行面临流动性压力,短期内提高短期存款利率以吸引资金流入,缓解短期资金紧张,但利率倒挂现象不会持续太久,是阶段性情况。

  息差分化加剧

  民营银行净息差水平远高于其他类型银行金融机构,但已呈现明显下行趋势,需降低负债端成本以稳定息差。

  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2024年民营银行各季度净息差分别为4.32%、4.21%、4.13%和4.11%,而其他类型银行机构净息差均在2%以下,且2024年末银行业整体净息差已下行至1.52%。

  从年报来看,民营银行息差呈现分化趋势。无锡商银行净息差高达5.85%,北京中关村银行也达到4.31%。而部分银行息差则在2%左右,甚至1%以下;梅州客商银行净息差为1.89%,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新安银行净息差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至0.76%。

  息差较高的民营银行贷款结构零售化特征明显。例如,截至2024年末,无锡锡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226.57亿元,占总贷款比例78.26%;对公贷款余额仅占21.74%。

  华瑞银行则与携程、得物等平台合作,布局出行金融领域,推广“联合贷”,资产配置集中于零售领域。截至2024年末,华瑞银行个人贷款占贷款总额近85%。

  上述民营银行人士表示,个人贷款利率较高,部分银行加大零售业务占比,维持息差高位,但担忧不良率激增风险,以及与民营银行发展初衷是否相符。

  负债端管理同样重要,部分民营银行正通过自营渠道建设减少对高息存款的依赖。例如,振兴银行自营存款占比已达80.99%,有效降低成本;裕民银行自营渠道客户数增长85%。

  “高息揽储模式已难以为继,资产端收益率难以匹配。民营银行需从资产端和负债端两方面发力,减缓息差下降趋势,如发展中间业务,打造特色产品等。”上述民营银行人士称。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