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通过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核心力量。在数字化转型中,国有大行积极提升服务能力,聚焦重点难点精准施策,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贡献金融力量。

  强大的金融机构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出“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核心力量。这些机构需紧密围绕实体经济需求,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提升服务质效,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贡献金融力量。

  国有大行压舱石作用显著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截至2024年末,六家国有大行总资产占银行业机构总资产近半,信贷投放贡献率超50%。在数字化转型中,国有大行积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整体服务能力。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支柱,国有大行通过优化资金配置,确保更多流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如农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6.73万亿元。

  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石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面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房地产市场风险,国有大行通过贷款置换、债务重组及专项借款等措施,有效缓解风险。在开放环境下,国有大行还需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强化跨境监管协调,确保金融安全。

  聚焦重点难点,精准施策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需找准做优做强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如信贷需求挖掘、同质化竞争等。在金融创新、产品多元化方面,国有大行仍有提升空间。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国有大行需增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政策支撑与稳健发展

  2024年以来,我国出台多项政策,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在政策落实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净息差收窄、盈利能力承压等问题仍需关注。为此,需完善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机制,如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资本补充,夯实其发展基础。

  打造系统化金融服务生态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有大型金融机构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度。同时,推进国际化经营,增强全球竞争力,融入全球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