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一季度,受回表、债市调整等因素影响,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减少约8100亿元。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多重因素导致规模缩水。但展望未来,业内对银行理财规模回升持乐观态度,预计市场规模将逐步回升。

【导读】受回表、债市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2025年一季度末银行理财规模显著减少,环比缩水约8100亿元。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显示,截至一季度末,理财市场规模整体下滑。数据显示,存续规模较2024年末环比减少约8100亿元。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大幅缩减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银行理财市场经历显著调整。具体来看,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存续的理财产品数量为4.06万只,较2024年末微增300只,但存续规模降至29.14万亿元,整体规模缩水约810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一季度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回落主要受季末回表因素和债市调整的双重冲击。同时,理财收益下滑,加之春节后科技股强劲表现,也加速了资金流出。

某银行专家解析,季末理财资金回表是规模缩减的原因之一。银行为管理短期流动性、平衡资产负债表,常将部分理财资金转回表内存款。

此外,分析师还提到,汇率压力下央行一季度流动性偏紧,债市调整导致理财净值承压。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一季度末,理财公司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为2.24%,环比再跌1.15%。

“股债跷跷板”效应亦显现,股市科技板块走强吸引部分投资者赎回理财资金转向股市。

含权产品规模占比双降

截至一季度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高达97.22%,较去年同期上升0.57%;而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占比降至2.47%,较去年同期减少0.44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存续规模较小。

从资金投向看,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余额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43.9%、23.3%、13.5%;权益类资产、公募基金、金融衍生品投资占比分别为2.6%、3.0%、0.05%。

投资人士指出,银行理财侧重固收投资,权益资产投资对短期业绩波动影响较大。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理财资金配置或趋多元化。

业内乐观预期未来规模回升

展望未来,业内对银行理财规模回升持乐观态度。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祥团队预计,4月理财市场规模有望增长约0.8万亿元至1.2万亿元。市场回暖、理财产品收益率回升及存款利率下调等因素将共同推动资金回流理财市场。

中信证券明明认为,理财产品性价比优势显著,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2.5万亿元,“固收+”产品有望成为发行重点。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