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跨季之后,银行理财规模回归历史高位,创下2022年赎回潮后的历史新高。债市利率下行带动理财收益回暖,但市场利率下行背景下,新发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呈现下行趋势。中信证券预计年内理财规模有望触达33万亿元,但专家提醒增长挑战较大。

跨季之后,银行理财规模回归历史高位。

根据华西证券研报数据统计,进入5月,银行理财规模延续4月扩容态势,较节前一周增1459亿元至31.33万亿元,创下2022年赎回潮后的历史新高。理财市场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

银行理财规模历来呈现“季末回落、季初回升”的变化特征。季末回表使得银行理财规模短暂收缩,季末考核结束,资金重新回流理财市场,推动规模快速修复。2025年4月,这一趋势延续且幅度更大,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合计增长2.05万亿元。

除了季节性因素,多位业内人士认为,4月银行理财规模增长与债市维持震荡偏强格局及多家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带来的“存款搬家”效应有关。债市利率下行带动理财收益回暖,固收类理财收益率阶段性回升。

美国关税政策推动市场避险情绪提升,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券市场利率快速下行。央行宣布的一揽子金融政策,进一步强化了债市利率下行的趋势。债市利率下行使得固收类理财收益率回升至3.35%。

银行理财市场破净水平持续下降,截至5月9日,全部产品破净率环比降0.1pct至0.5%,全部理财业绩不达标率环比降0.5pct至18.8%。民生证券分析师谭逸鸣认为,当前理财安全垫或仍有一定空间,但后续随着整改措施推进,理财低波模式和负债端稳定性或趋于弱化。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略有回升,但在市场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叠加前期禁止“手工补息”和规范同业存款利率对底层资产收益的影响,新发银行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还是呈现下行趋势。华源证券首席分析师廖志明测算,后续固收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预计将降至2%左右。

理财市场格局方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位列前三。国有大行中,除农银理财和建信理财外,其他大行理财公司的理财规模较年初均有所增长。工银理财、农业理财和中银理财分列第四、五、六位,其中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及中银理财有望进入2万亿阵营。

中信证券研报预计,新一轮存款降息马上来临,将促进理财规模进一步增长,年内有望触达33万亿元的历史高点。但廖志明认为,2025年理财规模增长挑战较大,理财产品吸引力下降,净值波动可能加大。

冠苕咨询创始人、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二季度是理财规模增长的重要发力时间段。利率环境变化能否继续带来机遇、股债“跷跷板”效应是否会引导资金流动,都是影响规模变化的核心因素。此外,信托SPV整改对投资者持有体验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