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多家银行加速挂牌转让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成为重点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呈现加速态势,消费贷不良成交额激增,反映出个人信贷风险上升。未来需优化不良资产转让机制,提高处置效率。

银行加速出清不良资产。4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多家银行如建设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兰州农商行及深圳南山宝生村镇银行等,纷纷挂牌转让不良贷款,其中个人消费贷成为转让重点项目。

不良贷款转让正加速推进,银行作为出让方,一季度交易占比超70%。消费贷成为不良贷款转让的重点,显示个人信贷风险上升,消费金融市场步入调整期。未来需优化不良资产转让机制,提高处置效率。

加速挂牌转让不良贷款

4月28日,建设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挂牌转让两期个人不良贷款,涉及未偿本息总额超亿元。此外,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也挂牌转让不良贷款,个人消费贷频繁出现。

例如,平安银行计划批量转让个人消费贷款,涉及借款人507户,未偿本息总额1.77亿元。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也将挂牌转让个人消费贷。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及监管政策要求,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转让不良资产成为防风险的重要手段。同时,个人消费贷款增长快速但不良率攀升。

消费贷不良成交额激增

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已四年,参与机构不断扩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成交规模达483亿元,其中银行机构占比70.23%。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规模激增761.4%。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认为,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规模激增的主因是消费信贷风险暴露。2025年一季度,个人消费贷款转让规模占个人业务的72.4%。

从年报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增长,但不良率也上升。曾刚建议,应优化不良资产转让机制,提高处置效率,银行需强化贷后管理,完善风险预警和催收手段。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