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债免税效应助力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
AI导读:
2024年,多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微增,主要归因于政府债带来的免税效应。政府债持仓增加后,所得税费用下降,同时政府债的估值提升及处置收益缓解了银行盈利水平下降的压力。此外,政府债占比持续上升,成为商业银行重要投资品种。
建设银行3月末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尽管该行2024年利润总额下降了1.3%,但净利润却微增1.2%,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也呈现出类似趋势。这一微增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带来的免税效应,随着政府债持仓的增加,所得税费用反而有所下降。
政府债对银行报表的影响日益显著。在资产负债表中,商业银行持有政府债的规模迅速增长,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的持仓规模已超过10万亿,7家上市银行持仓政府债券占总资产的比重已超过20%。
在利润表中,政府债不仅带来免税效应,还影响着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24年,商业银行通过持有政府债获得的估值提升及处置收益,有效缓解了银行盈利水平下降的压力。
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截至4月9日已公布年报的23家上市银行中,尽管16家银行的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出现负增长,但得益于债券投资收益和免税效应,13家银行仍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
政府债占比持续上升
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以存贷款为主,但近年来金融投资的占比越来越高。目前,23家A股上市银行的金融投资余额合计约80万亿,占总资产的三成,相比2014年几乎翻了一番。其中,政府债券占比持续上升。
2024年,大部分上市银行的政府债券余额占总资产比重已超过10%,其中7家超过20%。国有大行及农商行政府债券占比较高,但背后的逻辑有所不同。

某股份行机构业务部人士指出,国有大行资金成本低,因此能持有更大比例的政府债,同时大行承担了更多地方债承销任务,成为地方债的重要认购力量。
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表示,建行一直是政府债券的主力承销商和投资者,积极承购国债和地方债是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助力经济回升的重要方式。2024年,建行国债承销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地方债认购规模也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建设银行持有的政府债规模已超8万亿,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则分别超过9万亿、10万亿。
从农商行角度看,由于大型银行加大普惠金融贷款投放力度,农商行信贷市场份额被压缩,同时存款规模持续增长,因此不得不加大政府债券投资力度。
以常熟银行为例,2022年前常熟银行贷款增速高于存款增速,但2022年后逆转,政府债券占总资产比重从10%左右增至2024年的15%。
免税效应助力净利增速
政府债占比增加的背后,是过去1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随着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及贷款收益率下行,政府债的性价比更加凸显,商业银行配置政府债的热情高涨。
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政府部门仍是未来加杠杆的主力,政府债发行规模将持续增加。作为政府债的主要买家,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规模也将继续扩大。
政府债的快速增加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表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政府债可免缴企业所得税,因此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增速普遍高于利润总额增速。
以农业银行为例,2014年至2024年间,农业银行利润总额稳步增长,但在政府债扩张带来的免税效应下,其所得税费用下降,实际税率减半,2024年实际税率仅为11.4%。

数据来源:界面新闻记者根据农行年报整理
政府债的免税效应在营收、利润总额高增长时可能不显著,但在增长放缓时,却能起到关键作用。2024年,10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增速高于利润总额增速,占比达到43%。
债券投资收益对冲压力
持有政府债不仅带来免税效应,其估值提升及处置收益也大大缓解了银行盈利水平下降的压力。2024年,在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负增长的情况下,依靠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高增长,23家上市银行净利润仍实现了正增长。
比如建设银行2024年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下降4.4%、9.4%,但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增长101%,最终净利润微增。
债券投资收益的增长主要源于债市表现较好,部分银行通过兑现债券浮盈贡献收入增长。然而,这也建立在债券牛市的基础上,一旦市场反转,可能面临利率风险。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